第十三章 我们的儿子可能是朱雄英?!(1 / 2)
扬州城。
七天时间,眨眼即逝。
这片“荒原”的变化,在朱棪、杨宪的尽心尽力之下,可谓是一日一新。
府衙内的碎石烂瓦已经清空了,并且搭起一座空间不算小的临时木屋。
周围的民居却都是简易的木石结构建筑,每座屋顶的瓦片都覆盖得特别严实。
与这些相比,府衙茅草屋顶和土地庙边小吴王的临时营帐,就显得委实可笑。
城外西北,不单两百兵士扎起了两座营房,边上几条河道也疏通了。
还有小半河道正在抓紧疏通,放眼望去,此时大多数区域仍旧荒芜。
但鳞片般干枯的农田间,已经有三三两两的百姓在翻土备耕,脸上含笑。
朱棪、杨宪与鲁明义漫步于田畔,见到他们的人,都特别高兴又带着客气的与他们打招呼。
朱棪缓缓走在前头,只听杨宪满怀焦虑连声问鲁明义。
“流亡在外的百姓,归来有多少?”
“禀府尊!截至昨日,返乡百姓已有近百户,六百余口。”
“怎么那么少?马上就要立春了……”
杨宪脸色很难看:“如果百姓不能赶在开耕前回来,今年田地依旧要荒芜啊!”
“杨知府!即使百姓归来,今年仍然会耽误农时的。”朱棪驻足提醒的说道。
杨宪大惑不解:“吴王!为什么啊?”
鲁明义连忙替朱棪做解释。
“因为他们即使归来,也是家徒四壁。别说稻种农具了,就连吃住也没着落……”
他说到这,只能无奈的苦笑:“府尊大人呐!今年这些田地,怕还是要撂荒的。”
“不成!”
杨宪正色道:“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让流亡各地的百姓赶紧还乡,我相信一句老话……”
“‘故土难离’,只要百姓们能感觉到一点生机,那他们是爬也要爬回来的。”
鲁明义对杨宪的话表示赞同,却又下意识瞟了一眼朱棪。
杨宪没在意,想了想问道:“府上还有存银几何?”
“皇上临行前,留下了七千两白银。”鲁明义认真的说道:“吴王一千两治军,六千两做为复建府衙之用。咱们大约只花了五十两!”
朱棪顺势就问:“你想用银子干什么?”
“回吴王殿下。臣准备拿出四千两,给百姓做安家之用。让他们知道,凡能在立春前返乡的,每户均发放一两现银!”
杨宪说时,本能地挺起胸膛,抖了抖官服袖子,显然是在为自己的方案感到非常骄傲:“殿下以为如何啊?”
“听着,感觉还挺不错的……”
朱棪并非嫉贤妒能之辈,不会因为前世知道对方后来所犯下的恶行,就全盘否定这个人前面的付出:“本王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