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六二四 船上的戏班(2 / 2)
于是自从郑家船队加入以后,琼海军的每一次靠岸都会演变为当地盐贩子的节日大狂欢,他们几乎是以一种“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疯狂劲头大肆公开倒卖私盐,而官方力量非但不阻止,反而也全力加入进去,与郑家一起疯狂倾销着手头存货。其结果就是琼镇与朝廷的谈判尚未开始,几处沿海城市的盐价便已经下跌了至少三成。同时按照经济规律,这股降价势头正在迅速向内陆城市席卷过去,估计用不了多久便会冲击到盐商们的老窝——扬州。
郑家商船的加入也使得这支船队的规模膨胀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刚从海南岛琼州府开出来时是四条大帆船,带二三十条辅助小船的规模,等过了福建,船队编号已经要接近到二百!估计除了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大明朝历史上再也未曾出现过这样大规模的船队。
频繁的商业活动愈发拖慢了北上船队的速度,以至于连文德嗣都显出不满来。但这一回却是胡雯,郭逸等人反过来劝说他了——郑氏以及那些权贵商家借着琼海军的势头这么大肆倒卖私盐,当然不可能不分给琼海军一份利益。虽说琼海军众人并不缺钱,但规矩就是规矩,有这四条大帆船摆在那里,这回的利润中很大一部分就必须交纳上来。
这次北上京城,花费必然巨大,作为团队大管家的胡雯肯定不会介意手头多一笔活钱。况且这其中四分之一还要分给“大将军号”上那些明军将领和水手的,所以就算文德嗣自己不在乎这份钱,他也不能挡了人家的财路。
慢就慢一些吧,反正都准备好去北京过年了——在这样的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下,整支舰队以一种非常悠闲的态度慢悠悠一路向北航行,直到他们收到那封电报为止……
这一日,天气不太好,琼海号上众人不能去甲板上晒太阳,便纷纷缩在船舱里活动。作为一条游船,公主号绝对堪称这个时代的no.1,就连琼海号,在经过战斗改装后,在确保乘客舒适方面都未必能及得上它了。
餐厅里乐声悠扬,正在上演一幕福建地方戏曲,不少人围坐在戏台旁边,看得津津有味——公主号的餐厅大堂是船上人员活动的中心,这里同时兼作歌舞厅和会议厅使用。当初设计时庞雨等人甚至还考虑过在这里搞一套影视放映设备——他们有还真有相应设备,技术条件也不成问题。只是考虑到船上电力供应毕竟紧张,而且最主要一点是他们的所有片源都是来自于原琼海号的娱乐室,而那些片子对一百三十九名乘客来说都是早已经反复看过多少遍的老片了,再专门为此搞一个豪华放映厅意义不大,所以后来就取消了。
不过作为替代品,他们最终是在这里头设置了一座戏台,现在每天都有节目在上演:戏剧,杂耍,魔术……多种多样。表演人员乃是从琼州,广州等地请来,随船跟到福州,然后在福州下船换成当地戏班,再到泉州更换……以此类推。这个年代的戏班子或杂技团之类本就是需要四处流浪,巡回演出的。能够登上公主号这条大船,舒舒服服从一座大城市直接转移到另外一座大城市,不用在路上吃辛吃苦,那些戏班子自然求之不得。更不用说琼海军方面给的报酬金额相当高,而戏班成员在船上除了每天固定表演两三场之外,其它时候都是被当作客人对待的——配有单独卫生间的标准客舱,二十四小时免费提供的各种精美食物和饮料,以及船上其它娱乐设施也都对他们开放……琼海军那些人在这方面还是保持了很多现代人的习惯,比如说他们并不把这个年代的文艺工作者看成是下九流,也不介意和那些人一起分享这优越的物质条件。
故此几乎每一个有机会登上过公主号的戏班,最终都会把这一次经历看成是有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迹,在表演上面自然也都尽心尽力。不过这个时代的戏曲娱乐和后世真不能比。无论唱腔还是词曲都很难入现代人的眼,最多看上一两场,图个新鲜热闹也就罢了。
到如今集中在戏台子前面的往往是本地人居多,比如那些本应该待在“大将军号”上的明朝官员,以及这回跟着北上船队一起行动,背景深厚且跟琼海军关系处得比较好的海商首领等一干人——在郭逸和林汉龙等人的邀请下,这些客人们有幸来参观过一次,之后这公主号的餐厅大堂便成为了令他们最向往的地方,有事没事都爱往这儿跑。(未完待续。。)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