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22)(2 / 2)
严肃惯了的高顺亦露出欣慰的笑容,自豪道:“三十万大军,古今未有之壮举,即便秦皇汉武也只能望洋兴叹”
眼见高顺、贾诩的模样,高勇猛然记起后世耳熟能详的王昌龄《从军行》中的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然,楼兰的目标太小了,应当小改为:青海长云暗雪山,步骑飞度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安息终不还不过,攻打安息至少要等到平定匈奴、鲜卑之后了。
其后,高勇就政务院的机构改进方案,先与贾诩、高顺详细商讨。待中原战事结束后,高勇就将督促政务院推进这一改进措施,以求适应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东汉留下来的机构设置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新增、裁撤、合并原有部门成为必经流程。由此,高勇计划分两步走,先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构调整完毕,后逐步设立民间议政制度,将县级主官民选与州级的咨议院、国家级的参议院纳入监督体系,最终与督察院组成统治机构的三大支点。
虽然贾诩、高顺对此并不是十分理解,但从高勇浅显易懂的讲解中,也能体会出三足鼎立的诸多优势,至少是利大于弊。只是对于县级主官民选仍保有怀疑态度,他们不认为这样做会选出合适的官吏。不过,民选的县令有着了解本地情况的优势,这一点又是派驻官吏所无法比拟的。且这些民选县令或为县内名宿,或为能力服众,对于钱财的渴求未必大过对名望的渴求,再加上乡里乡亲、任期限制,也能减少他们贪腐的几率。
二十三日清晨,罗浚、董淮各率部队沿着孺河、潘河追击二百余里,终于发现夏侯惇逃兵的踪迹。昼夜兼程,考验着双方将士的耐力与忍受力。与高勇军超强度的训练相比,曹军还有许多差距。同一时刻,二人做出了同样的决断,骑兵营全速追击,想要拖住曹军撤退的脚步。怎奈,夏侯惇、李典狠下心逃跑,根本不给骑兵缠住的机会。另一面,弋阳驻军也调整方向,沿路杀奔酉阳,准备将曹操的势力彻底踢出豫州。
“夏侯惇还真能逃,两日走了四百余里,绝对前无古人啊”乐进调侃道,边说边打量眼前的寿春城,“寿春自古以来都是中原重镇,孙策也是花费许多气力建造,却还是便宜了我军。估计最高兴的还是陈群,不需要花钱翻建了”
郭嘉走上前拍了拍城墙,查看一番墙砖垒砌的情况,轻叹一声:“唉,还是不合格啊这种土法修筑的城墙承受不住巨石的轰击,翻建是一定的,还要多出拆墙的工耗。乐将军刚才的话还是别让陈参赞听到,否则非跟你拼命不可”
“哈哈”乐进闻言大笑起来,“你啊,伶牙俐齿。走,到城内歇歇,顺便看看前方战事进展情况。”
郭嘉拍掉手上的灰迹,仰望寿春城墙,“其实,寿春的城墙不修筑也没关系,地处中原,能够打过来的敌人几乎不存在。与其花费金钱修筑城防,不如用在民生上更好。民心在,则城防在,谁来也攻不破。”
“你倒是与主公的想法一致。”乐进笑道,“快走吧,还有许多军务需要处理呢。”
※※※※※※
阵前,曹仁仔细打量临湖城。短短两日,城墙已被加高至四丈,堪比寿春大城。城墙上滚木擂石遍布,虽然看不到炮弩的身影,但没人怀疑他会在最关键的时刻发出咆哮。黑鹰军旗下,敌军将士安静的等待,刀枪林立、弓弩齐备,只待己军攻杀。
“不好打,孔翔依旧部署的滴水不漏,且经过北疆一战,似乎更加厉害。”夏侯渊轻声说道,“看规模,他差不多把周围的部曲都调了过来,死守临湖,等于断了我军最快捷的道路,就算绕路也要两天时间, 相信张辽绝不会给的。刚才后卫禀报,张辽的骑兵又出现了。六个时辰,这是曹纯给出的最长时间。我军只能破釜沉舟奋力一搏”
曹仁呼吸一口庐江郡的空气,沉声道:“我一直在想,孙策军会不会真心配合?如果我军分兵,是不是机会更大?还有驻防合肥南部的岑壁会否兼程救援?此战变数极多,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我的看法是猛攻两个时辰,打不下立即转移,从东面绕过临湖南下。”
夏侯渊思索一阵,“三个时辰吧,夹攻之下,不给孔翔丝毫休整时间”
“好准备一下,发起进攻”
临湖城南,周瑜、韩当、程普并肩而立,三双目眸反复打量城防,见守军布置井然有序,三人不禁微微感叹,这一仗就算取胜,死伤也不在少数。周瑜收回目光,正准备开口,却见韩当脸色猛然一变,一把拽住周瑜、程普就势滚下山坡,其余亲兵见状纷纷效仿。翻滚中,周瑜耳边传来了虎啸一般的刺耳声响,紧接着十声爆鸣轰然而起,震耳欲聋。
“军师、程将军可好?”韩当气喘吁吁道,“这是孔翔的偷袭,之前曾经干过一次,把我的爱马射杀了。想不到,他又故计重施”
周瑜擦去汗渍,拍去灰土,转头冷视临湖,“好一个孔翔,好一个神机营,相隔三里都能射杀的如此精准,可怖曹军让准备的大木盾可齐备?”
韩当道:“准备了五十余面,足矣对付炮弩。只是,这些仅够一战之用。”
“够了”周瑜打断道:“一战定乾坤,拿不下临湖,只能怪曹仁的命不好,我们还要守卫江南呢走,看时辰快到了,准备进攻”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