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同会之兄弟(二)(2 / 2)
于是,弘毅可以清楚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极度痛苦状态中煎熬出来的安文思当然忍受不了汤若望直率的批评。另外他看到汤若望得到顺治帝的各种特殊优待,而自己虽然在北京有自由活动的权利,但名义上仍是阶下囚,充当着满洲贵族的奴隶。这种地位悬殊所带来的心理不平衡,再加上汤若望直率且没有考虑实际情况的批评,必然引发安文思对汤若望态度的反弹。
果然,这个判断很快就从汤若望的口中得到了证实——安文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依不饶地紧咬汤若望在清廷任职之事进行攻击。
“安文思居然极端憎恨我对他们的指责。他甚至认为。他在被迫的情况下为张献忠服务。与我在京师为朝廷服务,两者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圣母玛利亚啊,我的圣人、我的小爷,您说他是不是得了失心疯。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论调?”汤若望说到悲愤之处。甚至差一点就掉下眼泪来!
“可怜的老玛法……”
弘毅都不知道如何去宽慰几乎要老泪纵横的汤若望了。因为在弘毅看来,这点委屈还不至于让饱经沧桑的汤若望如此动容!
“仁慈的小爷啊,谢谢您的安抚……但。利类思和安文思对老臣的所作所为,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最让老臣心寒的,却是他们说我在京师营救他们不利……”
果然,汤若望感激得看了看小玄烨,继续说起了后面的事情……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刘宇亮,大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县)人,明朝内阁首辅,进士出身。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登进士,授庶吉士,改翰林院检讨。天启二年(1622年),参与修撰《明熹宗实录》,后授南京光禄寺卿、左春坊赞善、右春坊右谕德。崇祯年间,兼任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少詹事,嘉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后升任吏部左侍郎。崇祯十年(1637年),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改文渊阁大学士,督察各镇援兵。后兼任兵部尚书。在京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受徐光启的影响,他接受了西方科学文化、信仰,邀请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在“天官府”传道,并率先领洗入教,成为绵竹奉教的第一人。绵竹也成了川云贵三省的母教会。
[2]吴继善(1606—1644)初姓徐,字志衍,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浙江慈溪知县,调知成都县。工诗歌,画山水宗黄公望,涉笔苍秀,有元人风。后为张献忠所杀。吴继善就是写《圆圆曲》和《绥冠纪略》的著名诗人和历史学家吴伟业(梅村)的族兄。吴继善奉命到成都作县令前与汤若望告别,汤请吴给利类思带了封书信。吴到成都接印视事后即到圣堂拜谒利类思,“畅谈间,殊为相得”,成了朋友。1643年中原鼎沸,李自成正欲北上取北京;已在武汉称西王的张献忠也蓄势待发,欲西上取成都。吴继善忧心如焚,多次上书蜀藩王勤政爱民,打开府库,拿出金银,练兵守隘,以御乱贼。藩王拒谏,沉迷酒色,吴县太爷恢心丧气,大西军一进城,他就带领部份上层人物投降了。吴之归顺献忠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神州大地上出现了四个政权鼎立的局面——北京的满清王朝;退到西安的李自成大顺朝;建立在南京的弘光王朝;成都新建的大西朝。大分裂必有大战争,吴继善等人想借用张献忠的军力来保卫四川,甚至想让张献忠与南明联合,共抗清军。(未完待续。。)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