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标青岛(1 / 2)
最快更新汉儿不为奴最新章节!
忙于整编军队同时,周士相没有对山东正在爆发的反清起义坐视不管。
于七起义已经蔓延整个登莱,山东绿营对此肯定是无能为力的,否则索尼也不会急调屯泰部开赴山东平乱。
趁人病,要人命。
周士相现在若趁徐州清军空虚之时大举北上,完全能一举占领徐州,并乘势进入山东,和于七起义军取得联系,前后夹击山东清军,一战而定山东,进而对京畿形成正面威胁。但这样做无疑是将之前制定的战略全盘推翻,并且需要紧急动员北上大军,时间上根本来不及。等到太平军集结完毕,黄花菜都凉了,于七的起义军根本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
军部连夜制定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江北军暂时不进行整编,而调两到三个镇由葛义亲自指挥北进,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拿下徐州。
以两到三个镇的兵力规模北上,既可以避免调动大军北上,影响正在进行的整军,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大批钱粮。江南暴乱的发生不但让百姓损失严重,也让江苏今年的税收急剧下降。现在为了赈灾和灾后重建,周士相不得不将屯积在崇明、松江和太仓等地的军粮拿出一部分来返还地方。这也是为何北上辽东的计划不得不中止的原因。没有钱粮支撑,再庞大的舰队也不可能在辽东有所作为,甚至都不可能支撑到朝鲜求和。
军部的这个方案显然可行,因为江北军的训练和驻防就是针对徐州清军的。在距离上,也是离徐州清军最近的,并且江北军本身就有一批存粮,军部再咬牙调一部分过江,完全能够支撑两三万人所需。
江北军拿下徐州,进而占领整个山东,周士相毫不怀疑,但他考虑的是,山东一旦失守,北京的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还有没有胆量继续留在那里,等待中原的鳌拜和吴三桂分出胜负。
如果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没有胆量再留在北京,选择带着他们几十年抢掠的财富,再裹挟京畿的百姓退出关外,那么占领一座空城对于太平军而言,根本没有意义,反而会让今后的麻烦变得更大。想要在辽东,在关外彻底清剿荡平满州,周士相要投入的就不是两三个镇这么简单的事。
一直以来,周士相的态度就是要么不北上,北上就必须灭族,将满州连根拔起,绝不能让一个满州鞑子逃出关外,上至老梆子,下至小崽子都不行。真正做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为此,周士相不顾众将反对,力排众异,坚持调动水陆兵马北上辽东作战。虽然这个大胆且冒险的计划因为江南暴乱而不得不中止,但周士相却从没有放弃这一计划。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
骨子里,周士相对满州其实是惧怕的。他怕的不是满州的凶残,而是满州的“韧劲”。
大明为何有中原的遍地烽烟,为何有甲申之变,为何有三帝殉国,为何有156座大小城池被屠杀的惨剧,咎其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天灾人祸,而是因为长达三十年的“辽事”活生生的拖垮了大明。
满州若出关,意味着这场“辽事”还将继续。周士相不可能容忍这种局面出现,更不会让满州和当年的北元一样苟延残喘下去,成为汉人的边患。
满州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他们是不可能像蒙古人一样在草原上东奔西窜,一个据点被焚毁就逃至另一个据点,利用茫茫大草原和明军游击。当年成祖皇帝五出塞外,却依旧无法彻底消灭蒙古人,结果十多年后,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大明朝再次意识到蒙古这条恶狼仍有反咬的能力。
但关外没有大草原,可却有茫茫林海,太平军可以占领城镇,却无法在茫茫林海中将满州人一个个抓出来砍头。也不可能分兵一一把守各个要点,那样就会重新陷入几十年前辽东明军的境地。那时候,关外的明军尚有三百万汉人百姓支撑,现在,关外却没有一个汉人。纯靠关内调粮支援,太平军在关外就好比一座破败的房子,处处露风。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再次出现萨尔浒的悲剧,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