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蓄力(二)(1 / 2)
“按照原地计划扩军中、左、右、前、后五提督凭旧制各辖左右两镇这一点不变。战兵各镇的编制从原本的两个营扩编到两协四个营计两千战兵。”
说起来郑成功所部陆师编制最早在南澳时是每镇直辖一营五百兵而已。后来陈凯智取潮州郑成功在剿灭、镇压本地土寇的过程中将编制扩大到了每镇两营共计一千战兵。
随后的日子里施琅、黄廷、洪习山等部的入粤闽军归附郑成功调整了编制分别授予了三帅以左先锋镇、援剿左镇和右冲镇。这其中在入粤闽军中实力最强的施家军构成的左先锋镇有两千战兵之众相当于其他各镇的两倍。
为此陈凯亲赴漳州府沦陷区招来了万家兄弟而郑成功也建立了由两千战兵组成的戎旗镇再后来更是对右先锋镇进行了扩编扩充到了两千战兵的规模。
此后的日子里各镇的规模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戎旗镇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两千战兵扩大到后来的将近四千但是在前不久这个超编的镇也被郑成功一分为二分别名为戎旗左镇和戎旗右镇。至于军队规模的扩大化也无非是靠着建立新的镇和营来实现同时也有着安置降将的意图在。
总而言之在这一次的扩编前这支大军除了戎旗镇、左先锋镇和右先锋镇以外其他各镇都只有两营一千战兵的编制。现在却是要将近扩充一倍!
“五提督十镇、戎旗左镇、戎旗右镇、亲丁镇、左先锋镇、右先锋镇……”
“中冲镇、左冲镇、右冲镇、前冲镇、后冲镇、援剿中镇、援剿左镇、援剿右镇、援剿前镇、援剿后镇……”
“前锋镇、中权镇、后劲镇、正兵镇、奇兵镇、殿兵镇、游兵镇、英兵镇、仁武镇、义武镇、礼武镇、智武镇、信武镇……”
“算一算我军战兵各镇共计有三十八个镇现计有四万两千战兵预计扩军至七万六千大军扩军完成前缺额三万四千战兵。”
这仅仅是各镇的编制除此之外抛开南澳镇、潮州城守协之流的地方守备部队外还有二十八星宿营每营五百兵是为一万四千战兵。
从戎旗镇中分出去的神器镇乃是一个纯火器镇火炮、火铳乃至是火砖、火毬、炸药桶什么的但凡是火器都是他们的武器只是编制比较小罢了。
另外还有包括北镇、骁骑镇、铁骑镇、车骑镇、骠骑镇在内的五个骑兵镇编制也是各有五百骑兵。论及步骑比例已经是很低的了但也没办法福建和广东在这时候不是养马地战马全凭缴获和走私其中主要的还是前者也是没有办法的。
“各镇缺编的兵员优先从二十八星宿营和地方守备部队中的老兵挑选其余的再由新兵补充。”
“学生遵命。”
如此确是要打散旧有的部队造成那些部队的战斗力下滑。但是如此一来各镇因扩编而造成的战斗力损失就可以减小太多无非是抓紧时间磨合罢了。
如此大规模的扩军一口气招募三万多人入营训练这是郑成功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样的数字于他而言并不算陌生从二人开始计划起就已经有了基本的盘算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可是每次看来他都免不了要深吸一口大气惶恐无地、兴奋不已由此间杂其间。
事实上郑成功在南明各路抗清势力中已经算是极其富有的了——凭着海贸的受益每年进账都在百万两白银以上甚至很多时候更是能够达到两百万这个级别。
这是由山海五商、王商、官商、义商以及牌饷和郑氏集团从事多年的各种海上生意一起构成的由此才能够凭借一海岛而对清廷的整个的东南沿海造成实质上的威胁。
但是即便有这样的收益其实际上扩军的步子还是无法放得太大了说到底这支大军从来不是卫所农兵也不是寻常的卫戍镇兵更不是如大西军、大顺军那样的半义军半官军的部队而是一支按月吃军饷、拿本色的职业军队。
在成本上这样的军队模式要更高一些但是从一开始郑成功就要训练出一支职业军队来与满清的八旗军对抗。成本上郑氏集团也能够撑得住无非是规模扩充缓慢罢了。
历史上郑成功通过与清廷的假议和从清廷控制区的各府县征收了数百万两的白银凭着这些银子他不光是恢复了实力更是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充。
这原本已经是极好的效果了可是这一次换上了更加卑鄙无耻的操盘手那个叫做陈凯的家伙拧开了闸门黄金、白银、铜钱、古董、字画、珠宝、布匹、丝绸乃至是一切可以抵价的货物都在源源不断的运往明军的控制区。光是去年八月到今年二月这半年里他们就收获了价值一千多万两。而从二月到现在清廷的官吏们还在继续着对民间的盘剥不光是送来了大笔的金银珠宝更是把大批的兵员送到了明军控制区。
现在有钱有人差的无非就是把那些新入营的新兵蛋子训练成知道令行禁止会使用武器进行战术动作的士卒仅此而已!
“果然还是马不吃夜草不肥啊。”
想到此处郑成功不由得笑出了声来在座的幕僚和众将大抵也知道他到底是在为何发笑亦是随声附和。
笑过之后郑成功却也深知训练是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很快的从中左所转呈过来的清廷旨意送到连同着的还有一封刘清泰的亲笔书信郑成功自是珍而重之甚至比早前更要重视几分。
“远接复札以为必有以慰不佞之殷殷而不为尚摇摇于行止也。不佞兼程入闽激切致书莫非欲早定海上之议早报圣明之命早结尊公父子忠孝之局何足下之所答依然毫厘千里耶?”
“天下事情理与势而已。尊公位列大臣之上令祖母年逼风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