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也许(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满江红之崛起 !
“奥匈帝国皇储遭刺……”
卖报人的呐喊在南京的街头回响着,但似乎这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至少远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于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甚至压根就不知道奥匈帝国在什么地方,自然的,对那个所谓的皇储被刺,也就没了什么兴趣。
南京下关,长兴大街75号,中德钠硝石公司,这家公司应该是中国同德国合办的最大企业了,在帝国建元后外界曾称中国进入“硝石时代”,帝国元年,中德两国就开采疆省的钠销石矿达成协议,德国投资1.5亿马克修建西安至迪化铁路,中国则以矿藏入股,双各持硝石公司50%股份,帝国五年,经过四年施工铁路修至矿区,早在数年前,即用汽车将采矿设备运抵矿区,已经完成矿区建设的疆省硝石矿便进入大规模开采期。
当年硝石矿产量超过50万吨,三年后,硝石矿产量超过240万吨,疆省钠硝石矿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硝石矿,200万吨硝石出口,为中国换得了巨额外汇,而硝石及基副产品碘的出口税更高达1.5亿华元,对于中国而言,在过去的四年中,疆省硝石可以说是中国政斧的某一项支柱姓产业。
在三楼一间面朝长江的办公室内,手捧着一叠文件的危南,看起来颇为享受现在的工作,人生总是如此奇妙,过去,不喜理科的他曾想成为一名哲学家,但是后来,却进入了这中国第一“公司”,每年数亿元的营业额,即便是陛下名下的产业公司,亦不见得能与中德钠硝石公司相比,尽管每个人都知道,产业银行持有中德硝石公司30%的股份。
而现在危南则是在公司设备课任课长,这仍然与机械有关,此时叼着一个烟斗的他,看起来像是在看着文件,可是事实上,在手捧的文件堆上,却置着一份报约。
“……号称光复民族、实施宪法的明煮政权,最后却在我们的选票下,造就了一个皇权至上的[***]政体,所望非所归,理想败于现实,制度败于人心,中外莫不过如是。可叹……又如何?……”
瞧着这报纸下属着笔名“门前禁食客!”,危南还是摇头轻叹着,如果没猜错的话,他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也许正是当年绝食卫宪的同期,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人愿意放弃,宪政,就像是梦一样,曾经让人充满憧憬,而现在却又……“哎,还是做好本职工作吧!”
轻声自语后,危南捏桌上的茶杯,抿了两口茶,新茶清香使得他惬意地眯了眯眼,每月数百元的收入使得他现在变得越来越享受着生活的惬意,放下茶杯后,他继续翻阅膝上的文件。
这些文件大都是矿上新添设备采购清单,而作为一名机械专业人员,他所需要的仅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此而已,这是一个闲差。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闲差,进入公司长达五年的他,过去压根就没想到,自己会坐在这间办公室中,甚至于直到现在,也只去过两次矿区,也就是进入公司后,他才知道,中德硝石公司设在南京的公司总部,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政治上的需要,硝石公司真正的心脏远在疆省,在那片矿区和上万名工人,而这里,不过只是一个办事机构罢了。
但翻看了一下那些乏味而没有一丝新鲜感的文件后,危南还是放弃了,那些文件中提到的机械大都是旧式机械,现在无论是对于中国或是德国,似乎都没有添加设备的打算,德国人把大多数利润投资到回报更高的行业,而皇室则把利润变成了债券,至于政斧由把利润和税收投入国家化的工业建设之中。
硝石时代是什么,就是充分利用硝石贸易带来的高利润,将其投入对国家生存至关重要的重工业项目上。
“重工业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死存亡,没有足够的机械,我们便不能制造武器、没有足够的钢铁,便不能制造军舰……”
想及皇帝陛下曾经的言语,危南颇为无奈的摇摇头。
“……看来当真是男怕入错行啊。”
无奈的地感叹了一句,危南便将手中的文件扔到办公桌上,然后起身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吸一口弥漫着扬子江潮湿气的空气,抬眼遥望,眼前那扬子江上,一艘艘轮船喷吐着煤烟或是朝上游或是朝下游驶去,而更多的却是由驳船拖曳的水泥船队,水泥船几乎是现在中国内河水运的特色。
摇头叹息的同时,危南还是想到了自己放在抽屉中的那封辞职信,再过五个月,如果没有什么事发生的话,就可以辞职了。
作为中华帝国的第一代大学毕业生,危南有幸成为第一批按照百分比调配的大学生,这是他们得到政斧资助大学学费并提供生活费的原因,而作为代价,他们在大学毕业后必须服从分置,而且还美其名曰“系统优先顺序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