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五岳仙侠(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从未有过的传说 !
远古以远,天分三界,南天神界自诩为天地之主,恣意号令天地掌管万物,但是毕竟天地有别,各界精英也有自己的主张,天地七界之分慢慢成形。
北天魔界的天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昏暗,北天魔界君主魔尊逆往已经疲惫不堪。看着同样身心俱疲的魔界‘琴棋书画、文武幻法’八魔、魔姬孔雀还有佛使大鹏,魔尊逆往心里着实难受。想想为了魔界众生几战天庭依然惨败,他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魔尊逆往咬紧牙关扶住佛使大鹏的肩头,语重心长:“大鹏对我们北天魔界恩重如山,逆往感激不尽……如今东、西、南三天合力对付我北天,我们唯有固守魔门做困兽之斗,可神天三界势大,即便我北天视死如归也难逃覆灭的厄运……大家可以看到,三界神兵已经将魔界包围,为保魔界不灭只有大鹏的‘振翅生风’才能趁乱将魔姬送出,浩瀚人间或许还有我们北天魔界一线生机……逆往以‘万胜魔法’聆听到神界要用天剑封堵魔门,天剑威力极大我与八魔又都身负重伤,没有千年怕我不能冲破,拜托大鹏一定要让魔姬逃出虎口到达人间,以便早日唤醒‘地魔屈源’找到‘天魔景涉’,唯有联合天地魔君才可以重开魔门,等魔界重出我们再战天庭。”
“魔姬誓与魔尊同生共死,我不会离开北天,更不会离开魔尊。”魔姬孔雀眼含热泪,态度坚决。
“我们要让天下苍生都获得平等,就一定要有所隐忍。现在分别,以后还能再见,现在不分,即便鱼死网破也难有一线生机,这样的道理不用我多说……逆往与魔姬一起战天帝、灭瘟魇白九,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如今把这样的重担压在你的肩上逆往也是于心不忍,但是为了千万魔民和正道天地就……只有委屈魔姬了……”
魔姬的热泪在眼眶中滚动,魔尊的伤感在内心奔流。
“非要如此吗?”魔姬泪眼含情的问道。
“除此无他。”魔尊逆往转头望向北天八魔,八个人相同的刚毅,狠狠的点点头。
魔尊逆往与八魔运起法力将魔姬孔雀与大鹏送出魔门,大鹏挥动巨翅助孔雀飞往人间。
泰山,五岳之首,东西长逾四百里,南北宽逾一百里,高逾五百丈,有山峰一百五十六座,崖岭一百三十八座,溪谷一百三十条,名洞七十二处,奇石七十二块,名泉七十二眼,瀑潭六十四处,远古名木万余株,主峰玉皇峰顶有神气可通天宇,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地。泰山东望东海,西襟黄河,汶水环绕,前瞻圣都,背依泉城,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土神州东方,以五岳独尊之贵称誉古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瑕美。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天然美景,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由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宛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
五岳,是神天立足大地的基石,泰山更是神界增砖添瓦的根中之根。五岳仙侠,是南天神界在大地的代表,专门负责控制大地妖界,五岳之中以泰山仙侠为首。
远古以远,大地凶芜;顽邪四起,妖孽横行。南天神界初始零建,人间处于恶道屠戮之间,人人向往安康太平,苦难人间有炼道求法之能人异士得‘神天三尊’诸天神帝、神天圣母、九天至善神女修道功法,开宗立派孜孜苦求,坚持恒往,终得神功法力,誓与邪佞不共戴天,在造福苍生的同时也为己身获得飞升成神的机会。
太青木星君为泰山仙侠练法始祖,得道飞升后泰山仙侠历经数十代,功法门人兴旺不衰,俗家弟子遍布大地。
泰山地,横行妖孽为藤树妖界始祖‘泰山老妖’,乃是妖界六祖之一。泰山藤树妖界原本并没有过多残害人间的恶行,一千五百年前不知何因泰山老妖突然开始吞食‘少小孩童’,泰山周边阴险恐怖,山下百姓苦不堪言。泰山老妖危害人间时正逢太青木祖师‘修功悟道’大成之初,太青木祖师带领大批弟子对抗泰山老妖,然泰山老妖妖法高强,泰山仙侠一脉势单力孤。为灭泰山老妖,太青木祖师联合华山太白金祖师、恒山太玄水祖师、衡山太赤火祖师、嵩山太黄土祖师经三年苦战终将‘泰山老妖’降服,可五位仙侠祖师终归道法低微未能将泰山老妖彻底消灭,只能将泰山老妖困制在泰山玉皇顶下‘陨妖洞’。泰山仙侠有此妖王威胁,泰山历代掌门均派得力弟子尽心看守,所委派的看守弟子也就是未来掌门的继任者。
五岳仙侠大战泰山老妖正义之举感动了天帝,五位仙侠祖师最早飞升天界成为五岳星君,天帝甚为倚重。
多年来神天暗许的规则,五岳仙侠掌门人更容易飞升天庭,身为掌门人也可以有‘任意妄为’的权势,就算不得飞升,人间的受用也属非凡,掌门人之位当然成为某些五岳仙侠门人‘炙热争夺’的目标。
泰山掌门传到无敌道长已是第二十八代,无敌道长有两位师弟,清静道长和无为道长。
无敌掌门为人过于原则,心胸狭隘,一切秉承先祖遗训,时刻以斩妖除魔为己任,只要是妖魔鬼怪不问是非一律狙杀毫不留情,清净与无为两位道长对师兄掌门十分敬畏,不敢反驳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