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催眠(2 / 2)
手机里那个声音不耐烦的说:“不管我是谁!任秋玲上火车有还是没有?”
李明博下意识的看看手表,十点过两分了。十点的火车,当然也可能晚点,所以任秋玲很可能在火车上。“应该上车了吧!”他说。
“唉!完了,她死了一定!”那个声音说。
李明博一下子火大起来,“你到底是谁?你想干什么?”他冲手机吼道。三楼的教室里,一个老师冲出来对李明博示意:“正上课呢,小声些!”
手机对面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那个声音说:“ke来了,他们将抓任秋玲。”那个人挂断了手机。
李明博赶紧打回去,结果对方的手机已经关机了。这个警告当然很可能是假的,ke是一个境外的恐怖组织,他们怎么知道任秋玲的?如果他们秘密的潜到国内,一定有更重要的图谋,不会针对某个小小的探长吧?难道任秋玲脾气大,曾经得罪过他们?
但是这个电话又有一定的可信度:这不是一个恶作剧的电话,对方的语序问题、发音的生硬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人才会出现的问题。同时,查到李明博的电话号码本身就很难——别忘了李明博身在保密单位。第三,对方不但知道李明博与任秋玲的关系,而且知道任秋玲将要乘火车离开宾江,这进一步增加了警告的可信度——对方是一个知情人。
不管怎么说,李明博决定先警告任秋玲,让她离开火车。任秋玲的手机一拔就通,“喂,领导还有什么指示啊?”她有气无力的问。
李明博对着手机吼道:“你立即离开火车!现在就离开!”手机里传来火车的汽笛声,震得李明博耳朵生疼。这是一声长笛,表示火车将要过桥或者是进隧道了。
火车出宾江市,将会驶过宾江大桥,然后进入钻山隧道。也就是说,今天的火车没有晚点,而是少见的按时出发——李明博没有为火车站的准时而感到欣慰,反而有些心急如焚。
“啊?你说什么?”任秋玲在手机里说:“不讲了,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观察对象,是个阿拉伯人!哈!你说一阿拉伯人跑宾江来干什么?观察外国友人很有意思的!”
任秋玲挂断手机——这时火车减速驶上宾江大桥。在她的前面,一个阿拉伯人穿着长袍,径直走向她,“肖姐,尼好!”阿拉伯人的汉语实在差劲,直接给任秋玲认成了“肖姐”。
“呵呵!你好!”任秋玲赶紧起身鞠了一躬,这可是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千万要表现得很礼貌。阿拉伯人递给任秋玲几张纸儿,说不定是宣传他们的羊毛毯呢?
“谢谢谢谢!”任秋玲礼貌的接过那几张纸,准备等这外国人不注意就扔到车窗外。
阿拉伯人坐到了任秋玲前面的位置上,一双神秘的大眼睛盯着任秋玲——他的眼像夜空一样,闪着星光,“先在,吱有我能九你。”阿拉伯人说。
任秋玲有些疑惑的看一眼阿拉伯人,再看一眼自己手里的那几张纸——出乎意料之外的,纸上并没有推销什么商品,而是一幅素描,画面上正是一个阿拉伯人把画递给一个中国姑娘,看上去就像刚才的情形。
任秋玲翻开第二幅画,这幅画面好象是从车窗向前望的样子,火车的车体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但是在火车前方,一个高而瘦的年青人站在铁轨上。
任秋玲把头伸出车窗,然后她看到宾江大桥的尽头,那个隧道的入口处站着一个高而瘦的黑人青年,头戴圆顶礼帽,身着长长的黑色风衣,手里提着一只白色的手提箱。他将手里的白色手提箱放到铁轨上,镇定的看着火车。
此时火车车头里,司机与乘务员乱成了一团,“前面有人自杀!”“快煞车!”司机打开了紧急制动装置,火车的车轮停止转动,与铁轨摩擦出刺耳的声音和一串串的火花。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自杀,这是什么精神啊?”火车司机看着那个黑人青年喃喃的说。
火车车厢里,乘客乱成一团,纷纷问:“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儿?”“怎么车慢下来了?”
任秋玲缩回车厢,翻开最后一页纸,纸上画着宾江大桥从隧道入口处断裂,火车一头栽向江面的情形。
阿拉伯人自信的微笑着:“跟我奶!”他伸手说。
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火车呼啸着撞向那个黑人青年。
黑人青年的表情变得愤怒,怒视着火车突然张口大叫——事实上,他只是张大了口,但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
火车前方的大桥水泥大块大块的坠落到江水里,失去支撑的铁轨在火车的压力下弯曲变形。就在此时,火车终于停住了。
黑人青年还在继续他无声的怒吼,大桥依然在坍塌,在大桥塌到火车头下时,那个黑人才冷漠的合上嘴。火车头在自身的重量压迫下已经脱离铁轨,挂在大桥上。
车厢里死一般的寂静,并不像电影上演的那么惊慌——遇到巨大的危险时,人类的第一反应是冻结,而不是大喊大叫。人们紧锁自己的双手,好象要把自己固定在座位上一般。
这时车厢里非常安静,火车发出让人心寒的“吱吱”的摩擦声,势无可免的向江里坠去。
任秋玲奋力把手里的三页纸扔到阿拉伯人脸上,纸片纷飞间,那个阿拉伯人幻影一般的消失了,变成一个抱孩子的年青妇女吃惊的回过头看着任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