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谋取西京(1 / 2)
马扩带回的西线情报非常重要,甚至足以改变战曹之前定下的进军路线图。
徐泽听完马扩的汇报后,又亲自询问耶律九斤相关细节,确认了马扩战略构想的可行性,当即召曹和驻燕京师以上军官研究军情。
等吴用c时迁等人进入作战室时,马扩已经在地图上逐点标注了西京道金军和第一军最新的兵力态势。
“子充,你再把西线的情况和你们的战略构想给诸位介绍一遍。”
“是!”
刚才在汇报时,社首听的很认真,期间还提出了两个关键问题,让马扩的战略分析更完善。
其人也由此得出社首已经认可了自己战略构想,这次结合地图标识的讲解便更有底气。
“西线金军有多少兵马?具体如何分布?”
战曹曹首吴用显然被这个大胆的战略构想打动了,马扩刚刚汇报完毕,其人就立即提出了打仗必须关注的问题。
“金军在西南招讨司的兵马应该在两万人左右,加上近期收编的辽国各部族军,总兵力最少有三万人,最大可动用兵马估计能超过五万。”
结合战前掌握的情报,可以大略推算出金军的总兵力,再结合西南路招讨司发生的数次大战规模,推算其进入西京道的总兵力数在两万人左右并不难。
而金军进入西京道后,一直在行军和战斗,金辽双方的战力悬殊再大,其部也肯定会有伤亡。
但战斗损耗的同时,金人又在不断招降纳叛,随时都有补充。
尽管招降的仆从军短期内当不了大用,但用来守城和打顺风仗,却是可以的。
因此,西线金军的兵马数量和分布情况,一直都是动态变化的。
甚至,处于一线的金军统帅完颜斜也都未必清楚本部散在各地的麾下人马即时数字。
马扩更不可能掌握准确的情报,只能依据掌握金辽对抗情况分析大概。
这才是战争常态,敌方绝大部分时间的态势都很模糊,将帅和参谋幕僚只能依据一些零碎的情报进行推测,彻底的知己知彼是不存在的。
“为了尽快控制西京道形势,堵截辽帝的逃跑路线并防止其获得补给和兵员,金军进入西京道后,就一再分兵抢占要点,现在整个西南路招讨司都有金军的人马。”
“属下将其大略分为三部,其中一部围攻大同府(马扩从蔚州灵仙县出发时,还没有收到金军再次攻克大同府的消息),这一部加上仆从军,肯定超过了一万人。”
“分布在丰州和德州一线围堵追击夹山中辽帝的人马合算一部,这部金人不敢使用仆从军,总数应该在七千以上,在抓到辽主之前,这部人马应该不会轻动。”
“还有一部,攻略天德军c东胜州c宁边州c云内州等地,这一部金军最分散,人数也最少,属下猜测每个统兵金将掌握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一千人。”
关胜的第十二师在玉河渡之战中硬撼萧干部骑兵,伤亡最大。
战后,其部便留在了燕京休整补充。
社首今日召集众人商议军情,肯定有西进之意,若是同舟社大举进军西线,正在休整的十二师肯定赶不上这场大战。
以关胜的性子,并不会眼红他人的战功。
但他曾与马扩一同出行金国数月,对这个小老弟的感观很好。
其人担心马扩把话说得太满,会误导社首的决策,赶紧提醒马扩。
“金人进军西南路招讨司,转战千里,西进金军应该都是机动力极强的骑兵和马步兵,纵使远隔数百里亦能倏然而至,马参军将分散在各地的金军割裂开来计算,似有不妥。”
“嗯,关师正言之有理,西线金军虽然分散各地,但真要出现危及后路的大战,这些人马肯定会被完颜斜也集中起来使用。”
马扩自然听出了关胜言语中的关切之意,感激地看了后者一眼,接着推测同军进军大同府后,金军可能做出的反应。
“鉴于金军此战的战略和兵力分布情况,属下认为同舟社北上攻取大同府东部州县,肯定会让金人做出我部行动对其构成战略威胁的判断。”
“但此威胁程度还不足让以金军放弃现有战略,转而全力对抗我军,金人最有可能的反制措施,应该是使用刚刚收编的仆从军对我们进行试探。就算打败了,事后也有回旋的余地。”
关胜抚须点头,点到为止,社首慧眼如炬,什么都能明白,马扩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提醒,就没必要再面面俱到了。
“马参军,说下你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