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哼哈二将生怪眼 论说三国夸吴王(2 / 2)
公孙马氏,藩篱一去,曹魏之策,仅余怀柔。
今东胡诸部,只知有汉,不存魏晋,称关内皆为汉人,盖因其是。
而江东孙氏,起于一州之地,折蜀先主举国之兵于猇亭,拒魏文帝三路精英于江北。
教化山越,固政岭南,遗晋人衣冠南渡之巢穴,此其首功。
挥戈远征日南,夺汉时旧郡,吴境不曾让一寸汉土与荒蕃。
然而江东虎臣仍不自缚于汉时明月,为求军马,开源远航,扬帆瀚海。
遣万众拓土三韩,乃有百济之兴。
访夷州,幸朱崖,商通南海诸屿,遥呼大秦,另辟蹊径,此前人未有之功也。
比之魏蜀二国,全力内斗,私通五胡,吴王格局,如高山仰止。
上古奇书河图有谶,女娲的后人终将出现一位王者一统昆仑九州。
拓跋女娲同出地皇,我辈怎能以神州一隅为志
复汉时江山,拓土四方,九州而一,方为我元氏抱负。
心存此志,焉能如曹刘龃龉汉中,而忘天下之大乎
今天下南北两分,岛夷萧齐不仁,孤固当取之。
然而柔然,高车,高句丽,莫非汉土;
流沙,瀚海,山外山,亦是昆仑。
吴王所图,孤心戚戚。”
元宏如此盛赞吴王,令在座主人都大感意外。
但见他言辞铿锵,有理有据,
最重要的,嗯,还是他不容辩驳的君上威仪,
这金口玉言一开,那自然就是定论了。
安丰王急忙拊掌收官,大赞乌林,濡须,猇亭,石亭诸役。
刘备曹丕几伐东吴,无一胜绩,反而双双殒命。
难为了大眼瞪竖眼,这对难兄难弟可是什么都不懂啊,只能跟着嗯嗯啊啊。
不过庆云听得倒也入味。
魏王所寻这个切入点,他以前并没有想过。
仔细算来,整个三国投入十万兵马以上的战役,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东线,东吴的战绩着实不赖啊。
想当年刘备折全国之军于猇亭,同年曹丕也趁吴蜀鹬蚌相争之际倾举国之力伐吴,
他不但御驾亲征,还派遣东线的张辽,曹休,臧霸,贾逵,王凌;中线曹仁,王双;西线曹真,夏侯尚,张合,徐晃,文聘,等等等等总之当时魏国数得上的名将,几乎都被投入了这场战役。
结果吴国没什么事儿,魏国倒折了张辽,曹仁两员肱骨之将。
再比如张辽八百突骑对南渡十万吴军发动奇袭,直逼凌统三百人的禁卫小队,虽然没有把握住狙杀孙权的机会,但因此名满天下。
可是高寿五百骑截杀曹丕北归的十余万大军,博浪一击,误俘副车,侥幸逃回的曹丕本尊也因此长病不起,没几个月便一命呜呼。这段秘辛却少有人提及。
同样是史书白字黑字记录的文字,为何在大众认知中的投影却判若云泥呢
庆云还在独自品味的档口,忽然听闻屋外哗声四起。
元宏笑了笑,“来了庆小侠,可能又要暂时委屈你一下了。”
杨大眼将庆云反背双手打了个活扣,竖起耳朵听着元宏的吩咐,
“等会儿打起来架势要做足,但莫真伤了人。
皇宫里虽难免有他人的眼线,但多半也只能远远瞧着,所以只要打得好看,那就够了”
随后元宏郑重地拍了拍庆云肩头,吩咐道,
“太子半年前时常去嵩山兰若寺礼佛。
那里现在汇聚了许多游方僧,鱼龙混杂,定是有不少派系的耳目。
你的朋友会将你救去暂避,运气好的话,也许可以钓到大鱼。
哦,不用问怎么联系我,会有人来联系你的。”
怎么着我这是要去当魏王的密探啦
庆云想起上次见魏王时对方的嘱托和承诺,自忖无法回绝,于是愣愣地点了点头。
现在要比起道行,他和眼前这位睥睨天下的君王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在他面前,自己就像是一只纸鸢,对方却始终操控着那根线。
他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向游隼望着苍鹰一样,和对方对等的互动呢
只有能够与他对视,才不会让自己生存的每一刻仿佛都来自对方的施舍,才能堂堂正正地对他发起挑战,让父亲瞑目,让自己心安。
所以现在答应他的请求也没什么吧
庆云在心中暗自呐喊:我庆云不喜欢欠别人的情
听得打斗之声渐近了,大眼竖眼纷纷冲出厅去,见有四名黑衣人闯将过来,便各执刀剑,杀做一团。
大眼身法诡异,忽高忽低,忽前忽后;
竖眼大开大阖,顺劈一丈方圆那是不分敌我。
这两个怪物一旦施展开来,那等闲侍卫根本插不进手来,只看见鬼影穿花,月华盛放,和那四名黑衣人斗得是不可开交。
来人虽然都是黑巾遮面,可庆云怎会认不出来
冲在最前的那人,将剑舞得风吹不过,水泼不进,赫然竟是三哥刘赢。
连他都来了,想必大哥也到了洛京。
只是以大哥的身份和那顶光头,要是一同闯宫可就太容易露馅了。
那同来的另三人,必是二哥四姐,还有殷色可小师妹。
战团中六人此时皆有默契,身法转得似风车一般,出招如露如电,这等速度变化,远远望去如何瞧得出是假把式
眼看戏也演得差不多了,安丰王喊了一声,“淑华,动手”
声音还未绽开,小王爷身边那个娇滴滴,怯生生,仿佛风一吹就会飘走似得,那个一直安安静静毫无存在感的安丰王妃,竟然忽地腾身而起,拔剑出手了
这一剑自出鞘的刹那就放出夺目的异彩。
仿佛是因为剑身绕着剑脊高速地旋转,团出一抹柱状虚影,如初晴之霭般折射出七色霓虹。
紧接着那纤弱的身子也随剑高速旋转起来,衣袂拍风,剌剌作响。
剑细,腰肢更细,剑光七色,那飞仙般的人影更是十色五光,一人一剑,如天外飞来,直落战团。
刘赢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剑法,如果对方这一剑真的是要斩杀自己,自己有没有把握接住,在他心中也存了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他现在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接扑面而来的这一阵香风。
只见四只怪眼左右一分,仿佛是截住了刘赢左右退路,堪堪将正面让与这争艳天地的一剑。
刘赢只能退,只有后退才是活路。
可是背后,还有三个队友啊
刘赢向后一退,最先撞到的就是祖暅之。
暅之吃他这一撞也是立足不稳,被压得一起倒跌出去,手中长剑把持不住,竟然脱手飞出。
两个人倒了,剑还在空中翻着剑花,笑嫣嫣地望向破空而来的那道长虹。
被暅之这一卸力,瓠采亭和殷色可这两位姑娘可反应过来了,左右一分,自后方闪出,一如岚起,一如雷落,黑影寒芒就像是乌木镶银的画框一样,把那剑花横虹一并裹了进去。
如此诗意美感的打斗谁曾得见,这,这难道是排练过的
就连元宏,小王爷这些明明知道眼前诸位“戏骨”绝无预先窜戏机会的幕后导演们都忍不住起了这般心思,更何况是庆云呢
在场的一众侍卫宫女,那看得更是痴啦。
一双双眼睛一眨不眨得盯着长虹贯入剑花的一刻。
这一剑下去,不是在地上东倒西歪的那两个黑衣人被穿作一串,就是冯小王妃被风雷绞碎。
究竟是哪一方会更快一些
此时百名看客心中自是百般答案。
忽然间,银花绽蕊,暅之的弃剑翻作一条大蟒,巨口吞天乘势而起。
原来是暅之触地之时,借力反推了刘赢一把。
刘赢右手软剑也在地面一弹,左手趁势抓起暅之的弃剑,剑若腾蛇,弄信反啮。
前有蟒口,侧有牢笼,小王妃这一剑的剑势,那是不得不发了。
本来如飞梭般投来的娇躯,像似水车般在空中打了个鹞子翻身。
横贯霓虹舞作光轮,一时彩华大盛,没人看得清哪一道是虹光,哪一道是剑气。
总之自冯美人身上射出的千条瑞彩与风雷灵蛇自有一番缠绵,只听得风铃般的一阵金属撞击。
众人定睛再看,小王妃的一剑已被暅之自刘赢背后探出的双掌夹住,但那君临一剑的余势却未尽衰,仍是刺入了刘赢右肩。
而刘赢的左手剑已经抵在了王妃喉头。
一旁采亭色可二女,则分别被大眼竖眼扣住,动弹不得。
在双方实力背景下呢,这个结果看上去也是颇为合理。
王妃也是千金之体,自然万万损伤不得,一旁安丰王早就嘶声“吼”道,
“住手,住手莫要伤了孤的爱妃。皇上,皇上,可定要保得淑华无恙啊”
元宏忙出言安慰,
“淑华也是朕得小姨子,朕焉有不爱惜之理”
随后便怒目叱喝道,“大胆贼人,竟敢入宫刺驾,挟掳皇亲
你们,你们,不要命了吗”
刘赢忍痛咬牙,一字一句说得真切,
“想留住这位小娘子性命,就先放了我的三位朋友。
再送我们出宫门,备六匹良马。
待我们出城,确认没有追
兵后,自然会放还她”
“混账如果你们到时不还,朕又当如何”
“我看这为大眼睛的朋友行动迅捷,如豹如豸。
他可以带几名亲卫跟随。
出城后我们六马一起散开,谁会带着她做活靶子”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敲黑板时间
冯美人这天外飞仙般的惊天一剑是何来由这个,因为冯家也是本作很重要的一支势力啊,自然不会简单。堂堂北燕皇族,在孝文这一朝,出了一位太皇太后,两位皇后,两位昭仪,六位王妃,一个国公,高官权臣更是不可胜数,就算说冯家握有北魏半壁江山,那也毫不过分呐。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来讲徙戎论。这篇策论,是在西晋年间,关外胡狄纷纷内迁,五胡乱华弊端初现之时太子洗马典籍官,洗此处读冼江统的上表。这片文章中一共出现“汉”字七次,“汉人”一次,但都是指的实体汉朝,汉朝人。而对于中原人的概念,文中相对应的词语是“华人”“徙其余种于关中,居冯翊c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
这篇文章,阐述了非常传统的华夷五方观,他分析了当时中国四周狄,戎,夷,蛮的习性,然后认为他们应该哪儿来回哪儿去,泱泱中国不应该接受移民。
当时社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哎,最出名的那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就来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这里说狄戎的生活习性与我们不同,因为他们落后衰弊,一般都住在郊区。当时的士族庶族庶族并非贫民,都是地方名士条件优渥,喜欢玩,这些关外泥腿子看了以后心生怨气。于是啊,这个治安就会不好,暴力事件就会增多。这是必然的,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这种现象,其实古今中外都一样。这个江统呢,确实比当时的人多看了一步,他的核心思想在当时的主体思想限制下也还算进步。文章最后的结语也是金句频出:“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
也就是说,这些蛮夷其实就是关外来中原务工务农人员,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穷。他们比本地人穷,这种贫富差距就是隐患。现在中原士族庶族都很富裕,状态很好。中原本来的贫民都接受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化,他们对既有阶级现状都很顺从,中原并不缺劳动力。而那些外域来的未经教化的穷人,他们是绝对的隐患,就应该送回蛮荒。
当时中原到底是否缺乏劳动力,是否需要接受移民呢至少从军队体系来说,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丁壮不足的问题,大量使用胡人募兵了。而农耕方面,因为人口剧减造成闲置荒地大量增多,也是不容争议的事实。
不过江统所代表的观点于现在各国政坛依然活跃,其实就是右翼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实在和民族大义本身没什么关系。控制移民,在疏不在堵,除了相应限制遣返政策,还要有相应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教育工作机会,择其优者而用,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融入社会。移民趋势流向稳定,文明,富裕地区是一种必然潮流。强行划分界限造成的歧视,误解,很容易引发相对落后文明的反弹式劫掠。而在冷兵器时代,无家可归的亡命徒永远是最能打的。古代文明因此遭到相对落后族落的大范围侵略,于世界范围内都是频发事件。在当时中国的阶级制度下,没有人能从平等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这篇建议赶尽流民,配发原籍的徙戎论也因此应势而生了。
最后,对于那些只凭八个字就捕风捉影扭曲原文大意的人,只能送他们一个“断章取义”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