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汉旗天下(22)湖畔老人乐(1 / 2)
大雁湖在大雁郡,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那一圈围绕着大雁湖修建起来的庄园,内里住着的,无一不是曾经在这个世界之上呼风唤雨,覆雨翻云的人物,当然,现在他们都很老了,不论是无意还是刻意,他们都不愿提起过往的时光,而是自在惬意地享受着现在的平静。
最早时候,这里只有廖廖几家庭院,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房子在大雁湖稍远一些的地方修建而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一个个村子,如果不是在距离这里数里远的地方,有一营大汉士兵驻扎,这里看起来与大汉其它地方并没有什么两样。
这些士兵当然是用来保护大雁湖畔居住的这些老人的。
蒋家权,周渊,荀修,田单,前齐王田康,前魏王魏济,前赵王赵无极,不论那一个,说出去都能人胆战心惊,但现在,在周围这些村子里的百姓看来,他们也就是一个个老态龙钟的老人罢了,如果硬要加上一句,那就是很有些身份的老人,要不然,怎么会有一营士兵驻扎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呢!而且每到逢年过节,大雁郡的郡守孙晓都会带着大批的礼物到这里来问候这些人。
这些人应当是咱们大汉开国的功臣吧,现在年纪大了,所以来这里养老。这是周边村民们的一点共识,住得近了,自然会有些交集,村子里的百姓也时常带了自家养的鸡鸭,种的菜疏来这里卖,一般来说,价格都会比城里还要卖得高一些。好像这里住的人,对价钱都没有什么概念,更没有还价一说,村民说是多少,他们就给多少。这样的顾客,自然是讨人喜欢的。当然,也没有人想着要敲这些老人的竹杠。这要是传出去,会被人打得满头包的。
这里很平和,很祥静。
自从水泥被发明之后,孙晓便用水泥为原料。为大雁湖这一段砌起了湖堤,一级级的台阶一直延伸到碧波荡漾的水里,每隔上十来米,便会有一个往前推出去的小平台,围上栏杆之后。便是一个现成的钓台,大雁湖畔的这些老人们都喜欢钓鱼,这也是他们平时聚在一起的最好的理由。
作为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是绝不会贸然上门去拜见他人的。
今天天气极好,碧空万里无云,和煦的阳光将温度洒遍大地,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对于这些老人们来说,当然也是钓鱼聊天的好时候。家家户户的大门洞开,门前的草地之上,粉妆玉琢的小娃娃们笑着,跳着,闹着,在一个个家人的惊呼声中在地上打着滚,然后敏捷的爬起来,开心地笑着躲避着家人们伸出来抓他们的一双双手,笑声随着风儿一直传得很远,很远。
那些钓台之上。今天基本上都是满的,一根钓杆,一壶香茗,一本散发着油墨味的线装书。几乎成了这些老人们的标配。
蒋家权去年才来到这里,也马上喜欢上了这里,于他而言,现在当真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了,每天花上两个时辰整理一下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朝廷专门配给他的书吏便将将他口述的这些东西抄录下来,经他首肯之后,然后快马送往蓟城,经王上过目之后,再行付梓,然后发行天下,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虽然只是短短的半年时间,但他满头的白发这中,居然又出现了丝丝黑色,竟然颇有返老还童的征兆了。
都道人活七十古来稀,他今年已经七十有二了,看现在这个身体,说不定还能超着百岁奋斗一下了,蒋家权有时感慨,前半辈子自己是与人斗,或者这以后的时光,便是与天斗了,看看自己能在老天爷手里夺来多少寿算,说起来,这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呢!
“老蒋,老蒋,你钓了几条起来了?”不远处的另一个小平台之上,传来了周渊那中气十足的声音,虽然一大把年纪了,但武将出身的周渊,叫喊起来,仍然不失当年本色。
摘下眼镜,蒋家权瞄了一眼身边的鱼篓,笑着摇了摇头,鱼篓里只有几条小猫鱼,到得末了,还是得倒进湖里去,这根本就吃不上嘴。手里的眼镜是离开蓟城之时,高远送给他的,那是明玻公司刚刚做出来的,听说着实花了不少时间才弄出了这么一副,戴上他之后,以往看字模模糊糊的问题迎刃而解,仿佛一瞬之前便年轻了许多岁,甚得蒋家权的喜欢。
那边传来周渊得意的笑声,手腕一抖,又一条半斤来重的鱼儿破水而出,在空中拼命地扭动着,被周渊快手快脚地收到鱼篓之中。
“看来你又是没收获了,今儿个咱哥儿俩便凑一块吧,我出鱼,你出料,咱们一齐烤了来吃。”周渊提着鱼篓,便往蒋家权那边走来。
“你不过是馋我那点香料罢了,恁地要找些借口。”蒋家权大笑道:“怎么啦?前段时间刚刚送来的那些香料你又用完了?”
周渊将鱼篓扔在一边,扯过一把椅子坐在蒋家权的身边,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家大人多,好几十口子的人,那点香料着实不够用,你孤家寡人一个,怎么也用不完,不打你的秋风,还能打谁的?咦,今天荀老儿怎么没有来,不然去找他也不错。”
“昨天他又找我去理论,被我驳倒了,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今天一定又是钻进书堆里去引经据典找东西驳斥我了。”蒋家权得意地抚着胡子笑道。
“荀老儿这一辈子啊,就是认死理。”周渊摇摇头,“当真是辜负了今天这良辰美景。不管他了,老蒋,快让人回去拿家伙什来了,我来亲自烤,你那手意儿,实在上不得台盘,好好的鱼儿也会被你糟塌了。”
“能吃现成的,那自然是好。”蒋家权招招手,身后不远处一名家人小跑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