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利用天时(1 / 2)
这个进球其实是恒大球员经验的体现当比赛的天气发生变化时如何顺应天气利用好天气其实也是一门学问。
在现代足球就有一门学科叫做足球天气学他是属于体育气候学的一个分支并且在欧洲的很多体育专业学院如果是学习足球的话这门课都是有正式的学分的。
在足球比赛中经过体育气候学的研究有专家曾提出过“气象五差论”即时差、压差、风差、温差和湿差特殊情况下还有“季差”等。对广受关注的足球运动而言这些因素影响非常的大。
比如在时差这种人体生物钟波动引起的自然反应会导致球员的睡眠、饮食和运动质量都会急剧下降。比如北京奥运会后的巴塞罗那队开局不利瓜迪奥拉认为这是梅西等参加了奥运会的球员回到西班牙后没能调整好时差造成的而各大球星的国家队和俱乐部的表现差异还有出名的“世界杯综合征”都和时差有关。一般球员对付时差的方法就是睡眠和颠倒训练时间倒时差应该提前进行但频繁反复也会损害球员的生理结构。
比如压差这个因素对足球比赛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例如第13届世界杯在地处高原的墨西哥举办全部52场比赛只射进132个球平均每场254个球是历届世界杯赛最少的。这与高原气压低不无关系。因为低气压下运动员的奔跑能力和射门力量明显减弱。而为了避免压差困扰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就选择到高原低氧的地方训练但由于地域限制(一些国家没有高原)所以西方科学家创立了hilo高原模拟训练法也就是低压氧舱训练。这种方式能增强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效果甚至优于传统高原训练。欧洲足坛的这种模拟训练已经很普遍西班牙媒体曾挖掘出劳尔在家里装置了高原低压氧舱房间的秘密劳尔的比赛表现也和这个高级理疗器械非常有关。
同时作为一些有经验的教练在了解对手的基础上赛前总要认真分析当地的天气气候、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制定适应当地天气气候的技战术方案以争取比赛的胜利。
比如在寒冷的天气下地面会被冻的很硬地面就会失去缓冲力如果在踢球的过程中不慎摔倒很容易造成骨折同时球员的身体也比较的僵硬技术动作不容易控制骨骼也比较的脆弱教练会要求在比赛之前充分的做好准备活动在比赛当中注意控制自己的动作以免造成伤害。比赛中会要求球员尽量加强奔跑少带球。比如第8届丰田杯也就是后世的世俱杯因为大雪据统计全场比赛双方队员共摔了180多个跟斗平均每个球员摔8个多跟斗。有一个球员竟摔出了5公尺远;雪地踢球用力比平时大上半场11分时一名后卫从后场传球竟把一个新球踢爆。
比如在天气闷热时因为地面温度更加的高在这种情况下踢球人会感觉呼吸困难腿脚无力很容易会造成中暑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最好等到下午5点钟后在进行足球运动没有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会让人在踢球的过程中身体感觉更加的轻松。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踢球则要随时的至于补水。因为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体温常升高到40c左右。由于环境温度高只能通过出汗散发热量。如果汗量达到体重的1—5%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和肌肉工作能力就会下降30—50%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便会发生中暑昏厥。另外为了散发热量大量血液流向人体表面使人满面通红皮肤下面也充满了血液这样中心循环血液减少造成中枢神经疲劳肌肉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同时随汗排出的氯化钠、钙、钾、镁等元素过多也容易引起抽筋。
如果是大风天刮东风球往西斜;刮西风球往东飘;逆风球落点近;顺风球落点远。而风向、风速变化莫测球员只能凭实践经验进行判断。1998年法国世界杯第一轮比赛中赛场风力在4—5级左右。在巴拉圭对保加利亚上半场比赛中巴拉圭“逆风”风速削弱了球的飞行速度也使球员奔跑速度下降呼吸感到不适整个上半时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射门。而保加利亚队却借着风势大举进攻;下半场保队在“逆风”中全力防守而巴拉圭队全力进攻。两队各在“顺风”时打出了半场好球。
如果是大太阳的天气阳光对双方球员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所以在比赛开始的时候两只球队选边时双方的队长就会考虑阳光照射球员眼睛的情况做出一定的选择。比如很多守门员在面对阳光时对球的扑救会出很大的问题这个时候比赛前给守门员准备一顶帽子就成了必须的了。
而雨天时由于水的阻力足球的移向、速度、落点和晴好天气时大相径庭。有些射门球在正常天气下必进无疑但由于雨水的阻力使球速骤减容易被对方扑救。不过“水球”表面湿滑守门员在扑救时容易脱手这就给迅速赶来的攻方队员补射创造了机会。所以在雨天中比赛“力量型”球队的战术思想是尽量把球踢到对方罚球区附近去打。利用身高体壮优势采用长传吊冲战术充分利用两翼空隙边路传中或斜吊后攻门。或由前卫队员在罚球区附近接门前顶出的球进行远射、头球攻门或发动二次进攻。防守时多采用区域防守前场球员积极堵抢后卫之间相互保护补位。门前危急混乱时果断大脚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