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秋风扫落叶(2 / 2)
开始效仿的刚刚弄剧本建组找演员,却又听说杨以辰又拿出了一个剧本,还是写战争年代的,剩下内容不得而知,不过从名字上也可窥得一二,潜伏,是写我们国家那些在隐秘战线工作的战士吗
如果真是,那辰仔还真是大手笔,写这种题材可不像是写亮剑和葛二蛋这种,前面可以草莽一些,后面可以戏说一些,一旦是写隐秘战线,那如何取舍真实和雷区如何能让观众们产生观看下去的渴望,要知道那种工作要么枯燥要么残酷,本来看电视是用来休闲娱乐的,很容易就被这类题材的严酷给影响的没有观看欲望。
更重要的一点,这可不是你杨以辰有着无双才情就能杜撰出来的小说剧本,需要大量的史料来佐证,不然你根本无法还原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战斗面貌生活面貌,这类题材可以小范围的杜撰,但在大前提中必须是有着真人真事改编的。
这一次,你杨以辰又凭什么拿出这样一个剧本
那个时代,你确信你能写得出来。
这一次,站出来质疑的可不是那些黑粉,而是一些相关的学者和相关历史阶段的研究者拥趸者,之前也有很多涉及到真实史料的影视剧,但那些人的影响力还不足够,杨以辰不同,他的一部戏,很有可能就成为粉丝们信奉的历史真相,这样的事情作为历史的研究学者,他们不能允许一个年轻人在狂妄自大之余,做出遗臭万年的事情。
他们是报着为杨以辰好的目的而来,想着的是能够对杨以辰起到警示,你拍摄这类片子没问题,但请你还要尊重历史多找一些资料。不然以你的影响力,势必会影响到大批的人,于历史无益,希望你能三思而后行。并且希望相关部门在审核时,不要单纯以一部影视剧的角度去审核,还要对历史负责。
本来原作者还有心思要借着这东风将自己的小说推出来,待到他看到改编后的剧本描写,完全是自惭行溃满脸羞愧。虽说故事的骨架还是他的小说,剧情和人物的走向也在按照小说的主体,但在细节的描写对话和一些勾心斗角的情节时,经过杨以辰走访国内外一些老人后的改编,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包括为了这个剧本杨以辰专门从官方和民间请出来的学者和长者,去还原那个时代城市街区的特点、建筑的特点、人物穿着、房屋建造、家具使用等等,可不是单纯就在影视城一个那个时代的街区就拍了,这份认真和情节中人物的深度刻画,都有一种让原作者没脸发书的感觉。
“可以用一些你觉得合适在小说中使用的东西。但发书时间要延后,我希望是电视剧播出即将结束之时。”
原作者、杨以辰邀请的长者,在外面开始质疑这部戏不要戏说时,纷纷开言力挺剧组,甚至有人直接就公开说:“这剧本内的真实程度,比我们有些的史料记载还要真实。”
这本是一句拉仇恨的话语,却实打实直接扑灭了这些人的质疑,他们等待着官方的回应,结果大出他们所料,官方回应这剧本的内容考究。其中一些资料也一定程度丰富我们的档案记录。
靠
这下牛b透了,这潜伏剧本究竟是怎么回事杨以辰的兄弟集团如今已经有了这么大的能量吗
很快有一些门路广的人打听到,前段时间剧本送到上面进行了专门全面的审核,毕竟其中涉及到了很多知名人物还有一些领导人。尤其是海对面的人物,自然需要提前就审核剧本,这剧本就是最终形态,到时拍完之后还要送审,上面可是要对照剧本进行二度审核的。
剧本审核的时候,也有一些声音站出来质疑。觉得这样一部电视剧,是不是想要表达的太多了,是不是在某些地方,过于表达清晰了。
但很快,就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朝中有人好办事,最后是军方一位隐秘战线离休的大佬拍板,真实,剧本写得好,我们的同志当年就是在这样复杂危险的环境中工作,他们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丝毫不比那些攻城拔寨的将士们少,这样一部弘扬正气的片子,就该推广,甚至该上朝廷台。
上朝廷台,多少有点过了,现在这样的形式,以这样一部片子,多少还是在地方卫视播出比较合适,哪怕它其中对于对面的一些人才描写也很到位。
但不管怎样,有了上面的支持,这部片子接下来所有的审核都是一路绿灯,包括未来拍完之后的审核,相关部门都绝对不敢轻易就下结论,真要到了他们觉得不能放的地步,都会整理资料送上去让上面决断,不会轻易就否定掉这部片子。
杨以辰和他的兄弟集团给予的回应是最牛的,他们就在当下的津市附近一个还没有完全建设起来的小镇边上,要为一部电视剧,盖一个小规模的街区,尽管只有零星几条街,但也能看出制作方的雄心壮志,而没有选择更偏僻的区域减少投资,选择在相对落后的小镇边缘就是为了拍摄时候,不至于远景除了山就是林,根本不像是那个年代的城市,一看就知道是在偏僻地区建造的几条小街区,在小镇边缘,远景至少会是城市,有时候也可以借用一些画面进行拍摄,且发展相对落后的小镇又不会有高楼大厦,避免镜头穿帮。
一切,都在延续着兄弟集团的风格,精益求精。
ps:感谢彪悍小猪、欧美式、尼禄的打赏感谢大家投出的月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