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十七 中原告急(1 / 2)
比起武将来,文官的调整简单了许多。
东汉朝廷的三公九部制已经日益成熟,各部都有合适的人选主政,而且大汉下辖各州的刺史也都是全史内政能力一流的顶级人才,因此只需要稍作调整即可。
大汉下辖十一州之中,在史书中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的青州刺史王猛拥有99的内政,99的智力,99的统率,单论综合能力,差不多能够挤进东汉前几名。正是因为有他坐镇青州,才让处在李唐、曹魏夹击之下的青州岿然不动,为李靖的北方军团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除了王猛之外,曾经指挥东晋兵马在淝水之战中大破苻坚百万大军的谢安同样是既能统兵,又能处理内政的全面型人才,拥有94统率,95智力,95内政的全面数据。和王、谢同一类型的还有交州刺史王守仁,同样拥有高达95的统率,96智力,97内政。(之前谢安统率97,有熟悉谢安的人说给的太高,所以调整了数据。)
这些人无论在任何时期,拿出来都是数一数二的人才,无论统率、智力、内政都是核心级的人物,所以刘辩把他们放在了青州、豫州、交州这些前线,不仅仅要担负治理地方的重任,关键时刻还能守卫疆土。
其他各州的刺史虽然没有这么全面的能力,但大多都是内政狂人,徐州刺史张居正内政能力高达102,泰州刺史商鞅内政能力103,荆州刺史长孙无忌内政98,扬州刺史张纮内政96,宋州刺史张昭内政96,再加上刚刚派往日本治理地方的高熲也拥有高达99的内政能力。
这些人在任何时期,都是可以治理一个国家的丞相之才,现在云集到了刘辩手下担任刺史,自然是打理的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就算刘辩麾下的百万大军南征北伐,多线开战,这些历史上最顶级的内政狂人也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内政能力,给大汉这台超级战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战力。
相对来说,夷州刺史诸葛瑾87的政治,新任滇州刺史蒋琬94的内政稍微弱了一些。但刘辩并不在乎,因为几乎堪称全史内政最强之一的萧何已经出世,用不了两个月就会去金陵参加科举,到时自己麾下的内政强人将会更加空前绝后。
这样再加上刚刚归顺,准备前往荆州接替长孙无忌的房玄龄,大汉下辖十一州,青、徐、豫、荆、扬、益、交、泰、宋、夷、滇的地方官吏建设可谓已经搭配到极致,强大的人才配备,完全可以让刘辩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战略物资难以为继。
这十几位都是可以治理一个国家的丞相,而现在被下放担任刺史,再配上中枢的荀彧、刘伯温、狄仁杰、徐光启、鲁肃、顾雍、魏徵、糜竺等一帮内政牛人,使得刘辩几乎没有为内政操过心,舒舒服服的当了将近十年的甩手掌柜。
“命刘巴、廖立追随房玄龄前往荆州治理地方!”
“命秦宓、陈震留下来暂掌益州内政,待长孙无忌到任之后辅佐他治理地方!”
刘辩目光扫了刘巴、廖立等酱油党一眼,朗声做了决断。
就在文武官员安排的差不多之时,一直岿然不动的孙膑大步出列,拱手启奏:“陛下,臣这几日不停的分析战报,夏侯惇已经从并州提兵十万赶往邺县,怕是曹操很可能按捺不住野心,准备主动向中原进军了,陛下必须早做应对!”
“孙尚书所言极是!”孙武抚须赞同,“曹操现在已经坐拥冀、并、幽、豫四州,麾下百姓超过千万,带甲五十万,文武济济,自然不甘心交出兵权。我军与魏军之战在所难免!”
刘辩颔首赞同:“两位爱卿所言极是,自从曹丕死后,朕与曹操的战争已经是在所难免!只不过当时有铁木真的异族联军盘踞在北方,让曹操如芒在背。而交州又有蒙恬、王贲率领的四十万秦军入侵,朕也无力北伐,故此暂时妥协。现如今朕歼灭了蒙、王,曹操击溃了铁木真,一山不容二虎,汉魏之战已经是箭在弦上!”
陈平出列道:“陛下,青州有王猛、魏延坐镇,而且李靖、卫青兵团可以随时驰援,所以不必忧虑。而徐州有秦琼、徐达坐镇,保住徐州不在话下。薛礼兵团坐镇汝南、谯郡,进攻无力,防御有余。综合来看,淮南这片东西三百里的地域之内存在着较大的空白!”
“秦琼、薛礼可有反应?”刘辩蹙眉问道。
孙膑再次出列:“回陛下的话,据飞鸽传书禀报,目前薛镇北已经派遣马岱率兵一万,秦叔宝派遣杨延昭率兵一万向淮南方向移动。但臣窃以为,这区区两万兵马还不足以抵挡曹操数十万大军的雷霆攻势,必须火速增派大军赶往寿春!”
刘辩抚摸着下颌喃喃自语:“百秘终有一疏,这段时间光忙着制霸益州了,淮南出现了一个漏洞,必须火速弥补啊!”
目光转动,刘辩迅速的做了决断:“命驻扎在柴桑的蔡瑁、黄祖一万五千水师向逍遥津移动,移驻合肥!随时准备支援淮南战场。”
“遵旨!”陈平答应一声,在手中的笏板上迅速做了记录。
“陛下尚且需要派遣一员大将统兵向东,坐镇淮南。曹操的中央军团,搭配许昌的曹仁军团,平原的夏侯渊兵团,总兵力不下三十五万人。岳飞军团尚且需要分心应付杨素的西汉军团,李靖更是面对北方李绩、李牧的三十多万大军,怕是投入中原战场的兵力不够。”孙膑再次一针见血的指出当务之急最需要做的事情。
刘辩并没有询问谁敢出战,这样的话要是关羽、龙且、徐晃等人请求挂帅的话,不好拒绝。相比之下,刘辩更喜欢亲自做决断,因为自己比任何人都能看清每个人的实力,可以说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