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悲剧来源(1 / 2)
悲剧来源就隐藏在那个小筐里。
那个筐子虽然不大但是装一个人的脑袋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个适用程度非常广泛!
人只要不是患了大头症而且还没有痊愈每个人的脑袋都能装进去。
绝对不用削足适履嗯不用削头适筐。
那个隐藏在小筐子里关键的设施是什么呢?
说来实际也没有什么奥秘。
在筐子里面靠近杆顶的部位就是绑着一个倒钩钩的内径大概有小鸡蛋粗细可以把长了柿子的树枝钩住。
这个倒钩是这个摘柿杆的关键部件专门是用来钩住长柿子的那些树枝的。
摘柿子的时候如果不把柿子逮住光是装进筐里是没有用的。
怎么装进去还会怎么出来。
用那个隐藏在小筐里的钩子直接钩住每个柿子后面的那个小枝那它前面的柿子就再也跑不掉了。
在逮住柿子它就挣脱不开了的时候现在就需要关键技术了。
这关键的技术就是套牢柿子后来一个九十度旋转!
如果你的技术要领正确劲头用得合宜那么那个长柿子的小枝子就会咔嚓一声如同脑袋被刀斩了一样折断。
这样那条短枝就会带着那颗柿子从整条树枝上脱落下来落进筐里。
这个时候的要领就是不能让柿子掉出筐子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因为柿子一旦从树上自由落体般摔在地上尤其是从那个高度就会被摔碎不堪销售了。
既然适用了摘柿杆就说明是在高树顶端上肯定离地面想到高起码两三丈的高度是有了。
不让柿子从筐子里掉落最关键得技术就是当柿子落进筐子以后筐口要保持向上。
这就是整根摘柿杆还有一筐柿子都要保持在一个稳定向上得位置不能随便晃动。
最基本的要求还是摘柿子的人要有最基本得手劲儿。
还有这些都是单手活儿对手劲儿的要求难免更高。
人只有两只手一只手专门操杆另一只手要负责其它所有事项。
比如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所以摘柿子的高手基本要求就是稳、准、狠对准目标准确套住狠劲一扭接柿入筐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
除此以外视力要好要能一眼看到要摘的柿子在哪里才能眼到手到信手牵来。
否则哪里能发现隐藏在枝丫树叶中的柿子。
手劲也要大高高的杆子举起来就有一定的重量。
每逢摘柿子的时候还要在最顶端操作那个力量是成倍的需要。
还有就是一筐的柿子到了最后起码也有十几斤。
如果手劲小的话就需要摘一个柿子先要运送回来然后再把杆子重新送到高处哪得多费时间啊。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那里连续作业最好的能手据说可以搞一个高速度三十连摘。
那种神乎其技的水平绝对可以媲美三十枚连珠箭一气呵成接连快射而且箭箭射中靶心。
每逢收获柿子季节有不少游人慕名而来就是要一堵摘柿子高手的表演。
那个时候这些高手手持高杆飞身在柿子树中间穿梭而行手中的高杆飞快挥出金黄色的柿子应声落筐摄像机的快门咔咔作响观众的掌声如同山呼海啸。
那风采那气派甚至超过那些文艺明星搞的什么专场演出。
尤其是最近几年几个村把摘柿子文化刻意做大把那些演艺界的明星也请了过来。
还美其名曰——柿子节。
过节的日子里那可真是人声鼎沸喧闹非凡。
这边厢身怀绝艺的老农民摘柿子大显身手那边厢演艺大伽歌舞升平庆祝柿子大丰收。
几经折腾摘柿子这项农活竟然成了一种艺术名声传到了东瀛岛国甚至美利坚合众国。
因为这两个国家也盛产柿子可惜的是他们都是机器摘柿子再高的柿子树也是一座塔吊一样的收割机开上去一扫而光。
所以他们看了中华上国的摘柿子绝技表演以后心中切慕专门派人来学习。
目前正在张罗要搞一场摘柿子国际比赛。
本来还有人主张摘柿子要加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吸引各国农民子弟踊跃参加的项目。
可是后来那些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技术专家们发现各种农活类似技术比比皆是!
摘柿子只是其中一项而且其技术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也就中等水平而已。
有了这个发现以后他们就觉得与其参加奥运会去参加一二个项目还要受各种限制难免削足适履倒不如自己搞!
就是搞一个全农业技术项目运动会都是农民兄弟参加。
届时各路农家子弟一边比赛技术一边品尝各种农产品自得其乐其乐无穷。
可是今天这些高手不摘柿子要摘人了!
他们的套杆一片飞舞顷刻之间就临到那些跳墙的人头上!
目标都是那些人的脑袋。
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连着脑袋的脖子很粗最细的也比连着柿子的那个树枝粗那个摘柿子的倒钩不够大不能把脖子套进去。
不能套脖子就不能如同摘柿子那样摘脑袋!
不过农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所有大自然景象所谓一物降一物在他们这里得以全面体现。
这个脖子粗的问题瞬间得到解决甚至丝毫没有影响他们行云流水一般的摘柿子技术发挥!
脖子粗不是吗?你总不能浑身上下都是脖子!
如果那样你就不是人而是蛇!
于是所有那些被摘柿杆光顾的人脖子都安然无恙!
不过其它部位就遭殃了显然那些部位都是为脖子挡枪的。
最先中招的一个人很是机灵他在跳跃过程中一个侧身以为躲过了面前飞舞不知道什么东西的套杆。
可是突然耳朵剧烈地疼痛起来!
原来摘柿杆的倒钩趁他侧脸的时候见缝扎针进入了他的耳朵!
这一钩长驱直入进入他的耳朵中部将他的耳朵从内耳开端牢牢钩住。
这一招如雷贯耳顿时让他呆若木鸡原来活跃的身姿再也不敢动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