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我有十万援军(2 / 2)
三日过后,杨易进入邛州境内,到达邛州中西部的温水县,而此时,宇文莽的三万大军就驻扎在六十里外的竹山,双方隔着一条干涸的小溪遥遥相望。
蜀军大营,杨易中军营帐中—
杨易高坐帅位,下面诸将分左右排开,每人身着铠甲,腰缚长刀。
此时,一位牙将出列道:“殿下,我军兵力只有敌人三成,末将以为当固守温水县,借助城防优势拖延,待邛州城方向战事即定,再两面夹击方可取胜。”
杨易还未说话,另一位将领已道:“此计不妥,且不说温水县本就是一处小县城,城矮墙窄,某些地方还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垮塌,恐怕很难固守。而且宇文莽之所以分兵,意在成州,他既然能绕过邛州城,也能绕过我们,到时候咱们更是不得不出城迎击。
末将以为,当主动出击,利用我们熟知地理的优势,不断对敌军进行袭扰,一面拖延时间,一面切断敌军的粮道,不出半个月,敌军不战自乱。”
杨易默默的点了点头,思虑片刻道:“断其粮道乃是兵家常计,可是如今邛州秋稻渐熟,再有十日左右便可以丰收,这遍地的粮食恐怕够宇文莽战到明年了。”
众将士闻言皆是眉头紧皱,谁也不曾想粮食丰收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此时却成了最大的麻烦。
有将领一咬牙道:“实在不行,咱们就提前将粮食抢收了,看他宇文莽还哪里找吃的去!”
没有人符合这位将领的提议,因为任何人都知道提前抢收粮食将对粮食收成产生大幅度的影响,有可能只能抢收回两三成。
而且,谁也不知宇文莽的大军会从那条路走,岂不是说要将整个邛州的粮食全部提前抢收?这样做会对整个邛州甚至蜀中今年的收成都造成巨大的影响。
然而没有人附议,却也没有人反对,因为众人觉得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阻碍敌军。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盯着杨易,等他拿最后的主意。
杨易从帅位上站了起来,背着手在营帐中来回踱了几步,忽的回身道:“一万对三万,正面迎击的话,你们觉得有多大胜率?”
众将士互相看了几眼,先前说话那名牙将出列道:“殿下,属下是从尾关方向退下来的。据末将先前和文州军交战的情况来看,若是正面迎击,恐怕我军几无胜算。”
“哦?说说你的看法。”杨易也没有责怪之意,问道。
牙将整理了一下思路,回道:“末将在邛州已经待了六年了,对相邻的文州军也颇为了解。文州军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天下精锐,可是在大光西南之地绝对算的上是一支强军。
自从数年前我们在尾关伏击,大破文州军之后,那宇文莽便在文州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数年下来军力上升不止一筹。而且从我们的情报来看,此次文州军南下蜀中是得到了关中诸侯的支持,许多兵士用的都是关中才有的铠甲兵刃,殿下应当知道,在我们蜀中崛起之前,关中铁器乃是整个大光最好的,宇文莽凭借这些战备物资,硬是将文州军的战力提升到了无限接近我们蜀军的地步。”
牙将心有余悸道:“也正因为如此,之前我们与文州军数次小规模交战中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宇文莽凭借兵力优势让咱们吃了不少苦头。”
杨易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客观上来讲文州军本来就不是什么乌合之众,此次宇文莽挥兵南下,可以说养精蓄锐做主了准备,想要在如此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将其击溃却是极难。”
众将士疑惑的看着杨易,却不知其是何用意,明明知道不敌为何又要提及,而且看杨易冷漠的表情似乎也并没有失望之意。
而此时杨易慢慢的向帅位走了回去,幽幽道:“那么…若是我有十万援军,可否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