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不屈的民族(2 / 2)
这里有一个小村庄,就是巴阿两国交界处的托尔哈姆部族。托尔哈姆部族驻地并不大,四周绿树环绕。在村寨的前方,设有清真之国的边防哨卡,清真之国的星月国旗在上空飘扬着。站在村头高处,能看到不远处的喀布河谷地。河水象一条白色的玉带,曲折穿行在群山之中,逶迤远去。
两国边界在这里只有一道铁丝网相隔,对面约一百米处,便是山人***共和国边境哨卡。
说来也巧,路边竖立的简易路牌表明,从边境线到喀布尔是225公里,坐汽车需要4个多小时。而从边境线到***堡,乘汽车也只有4个多小时。从托尔哈姆到白沙瓦,仅有一个多小时路程。
“哨卡控制交通要道,驼队怎么通过?”林柱民不解地问。
毛虫说,“喀布尔政府军的哨卡,早就被买通。夜晚,只要给点钱,一般对商队进出,基本不敢管。后方几公里,还有北极熊第4o集团军一个哨卡,有12o毫米重炮守卫。商队只要绕过北极熊哨卡,就能畅通无阻。”
站在巴阿两国的边境线上,看着从开伯尔山口进进出出的大批山人***共和国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些人,多数是从山人***共和国逃出来的难民,正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涌入清真之国。
山人***共和国处于高原地带,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四,有“高原山国”之称。放眼向山人***共和国境内望去,一座座黑黝黝的大山,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上光秃秃的,几乎寸草不长,就像是大象的脊背,倔强地绵延伸展开去。
在大山之间有一条蜿蜒的小路,时隐时现的驼队或人流,在慢慢地蠕动着。作为两国之间的重要门户,自古以来,所有人在试图打开这座大门的时候,都遭到激烈的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开伯尔山口始终不可逾越。
山人***共和国有3o多个民族,普什图族占山人***共和国人口4o%以上,他们与清真之国的帕坦人是同一个民族。要想了解山人***共和国人,就要先了解普什图族。而要了解山人***共和国的普什图族,就要先了解清真之国的帕坦人。
他们同宗,有着相同的习惯和品格,有着共同的信仰。帕坦人主要居住在清真之国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一带,约有8oo多万人。他们皮肤呈深褐色,体格健壮,颧骨突出,男人一般穿着肥大的长裤和长袖上衣,留着胡子。成年妇女多数从头到脚穿着黑色或褐色的罩袍,只在眼睛处留两个小孔。
这是一个剽悍、尚武的民族。
在艰苦的环境、长期的游牧生活和无数次遭受外来侵略过程中,他们锻炼出来一种“山”一般的性格,他们勤劳、勇敢、剽悍,对敌人决不屈服。当年英国殖民者在鸦片战争和在印巴长期统治时期,三次动侵阿战争,山人***共和国是没有被征服的国家,普什图族是没有被征服的民族。
帕坦人有的一个村落就是一个部族,有的是很多村落是一个大部族。势力强大的大部族,中心村落会被一圈高墙围住。围墙四角有碉堡,上面有枪炮射击孔。围墙顶端,隔一断距离,也有射击用的城垛。
帕坦人的住宅,则更像是一座座的碉堡。几乎都有高墙围绕,每一家都建有炮楼式高高的瞭望塔,墙上有射击孔,从里面观察外面一目了然,而从外面却看不到里面。帕坦人的住宅,不仅严格禁止外人擅自进入,甚至在外面拍照也不允许,违背了则要受到严厉惩罚。
帕坦人的男人外出,总是枪不离身。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枪支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可帕坦人自己造枪,枪支完全自由买卖,不受政府的管制。在白沙瓦附近的达拉镇,就是各种枪支的集中销售地,有几十家枪店。各种枪械应有尽有,为试验枪支的好坏,店主人可以随便装上子弹,砰砰砰朝天来上一梭。
在这些部族村落之间,每隔一段距离,往往有一些用铁丝网圈成的营寨,营门有卫兵站岗。里面有高大的临时建筑,有大量的帐蓬,并有一个很大的操场,操场上是各种训练设施。
毛虫介绍说,“这些,都是m国人和西方国家兴办的***宗教学校或‘圣战者’训练营,无数难民和全世界无数的圣战者,到这里接受***宗教教育,或各种军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