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当仁不让(1 / 2)
见国王哭得悲切,唐三藏于心不忍,出言安慰道:“陛下不必过分悲伤,逝者已矣,无力挽回。为今之计,便只有放手眼前,平息战火,收复民心,将这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乌鸡国恢复到原来的繁荣昌盛,才是正理。”
国王闻言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心中豪气万丈,勃然振奋,转念想起摇光,顿时如遇冷水泼面,异常悲切道:“圣僧此言壮哉,实为乌鸡国指明了道路,只是元宪和摇光已逝,乌鸡国群龙无首,该如何是好?”
枯竹禅师满心哀然,上前几步,俯身下拜道:“陛下何出此言,不还有您吗,如今皇储已逝,国运衰微,唯有陛下当仁不让,扛下大鼎,方能号令天下,致力生产,助乌鸡国早日恢复兴旺,济世安民。”
话一出口,国王陛下脸色大变,诚惶诚恐地摆手推辞:“使不得,使不得,寡人已死百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何德何能还能坐这皇位,再说遭此大劫,寡人早已看破红尘,心灰意冷,此生只愿与枯烛青灯为伴,便愿足矣。”
枯竹禅师拉住陛下衣袖,膝行向前,连连磕头道:“陛下,如今唯一名正言顺、号令天下的便只有陛下一人,舍您其谁,陛下怎可如此自私,只为一时的挫折,而弃天下民生于不顾?”
国王闻言潸然泪下,哀声叹息道:“国师所言极是,现在舍我其谁,只是寡人已身死百年,如何还能号令万民,治理天下呢?”
见陛下似有意动,枯竹禅师喜不自胜,惶恐再拜道:“可以的,一定可以的,陛下英明仁德,泽被苍生,相信在您的治理下,乌鸡国定能万众一心,奋发向前,尽快摆脱战争的创伤,休养生息,重振雄风的。”
话一出口,国王陛下只感觉重担在身,满心沉痛道:“国师有所不知,寡人虽有心治国,无奈乌鸡国国小民贫,资源匮乏,经过长达两百年的****,早已经民贫积弱,国库空虚,要想恢复生息,重振荣光,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这番对话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看得唐三藏热泪盈眶,脱口而出道:“陛下无需气馁,我三藏军团一路西行,得到硕大的明珠一斗,价值连城,正欲普度众生,行善施德,却苦于没有机会。今见陛下如此烦恼,三藏心中不安,正好将宝物献出,一助绵薄。陛下只需派一行商人将明珠带往别国贩卖,置办生产用具,柴草米粮,应该绰绰有余了。”
“贫僧有此宝物诚心相赠,断无中途收回之理,万望陛下为了天下苍生,安心笑纳,若这斗明珠能助乌鸡国早日恢复生产,安贫济民,便是贫僧的功德。陛下若嫌国小积弱,无力施为,大可率子民开发平顶山,此山正在贵国边界处,连绵六百里地界,金玉成石,物产丰富,若能拓为疆土,对乌鸡国的发展大有裨益。不过陛下开发时还需把握分寸,切莫滥砍滥伐,竭泽而渔,那里的山神土地抠门得紧,若是惹怒众神,降下天灾,那就得不偿失了。”
话一出口,众弟子齐齐愕然,心想一贯抠门至极的师父莫非失心疯了,竟然如此大度地将一斗明珠捐了出来,实在是打破天荒头一遭。
见圣僧如此慷慨,国王陛下激动得热泪盈眶,当下俯首下拜,傲然大喝道:“圣僧身为外邦之人犹自这般热忱,寡人贵为皇室帝胄,若再加推脱,岂非有负万民所望,他日泉下有知,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如此,寡人便当仁不让,接下了这副重担。”
见陛下终于松口,枯竹禅师喜出望外,诚惶诚恐拜倒在地,山呼万岁道:“陛下仁慈,垂怜苍生,以一己羸弱之躯接下这般重任,虽古之圣王莫能如此。老衲枯竹,愿我王陛下不嫌老朽粗鄙,准老衲鞍前马后,在前开道,恭请陛下进宫荣登大宝。”为增强气势,在唐三藏的示意下,三藏军团一齐随着枯竹禅师矮身下拜,山呼万岁,一时间呼声震天,涌动寰宇,震得整个东城河波浪汹涌,惊涛拍岸,算是给足了国王陛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