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七章,总有质疑!(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冒牌干部 !
吕青青手颤抖着,把文件传递给其他人……
叶宗良等人看了文件之后,脸色都不怎么好看,苗玉龙只是扫了一眼,把文件放回桌面,默然不语,无悲无喜。!.!
一时间,办公室内气氛诡异到极点,竟然出现了冷场。
吕青青,苗玉龙这样老成精的人,从这些信息,已经分析出了很多事情。
这里面信息很大:陈志温对广陵是什么态度?陈志温对杨子轩是什么态度?陈志温一大早就拿到资料,为什么要压着这个文件没直接给省府办汇总?广陵这番数据,想表达什么?
这些疑问,像是鬼抓人心一样,在众人心头挥之不去。
尤其叶宗良更是如坠冰窟,陈志温早就拿到这份数据,却不给他做汇总工作,直到会议上抛出来,又是何意思呢?不信任他?
这些疑问搞不清楚,这些人今晚都没办法睡个好觉。
这里面包含的意思太多。
如果要列一个在座人员的“疑惑”排行榜,叶宗良,吕青青,苗玉龙三人要并列第一。
吕青青和苗玉龙眼神交流了一下,都能看清对方眼中的疑惑。
吕青青敢公开大摇大摆到广陵指手画脚,因为有人说陈志温和杨子轩之间的关系出些许问题,陈志温执政理念有所转变,加上此前在集资案中站队失利,陈志温好不容易积累的影响力,在衰减。
梳理公开的信息,这段时间。陈志温并没对杨子轩在广陵遇到困难的时候。伸以援手。
吕青青结合公开信息和自己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陈志温不会对杨子轩在广陵的动作插手。
这也是她敢到广陵大肆批评杨子轩的底气。
但是陈志温这一手彻底颠覆了她的预测。
吕青青现在担心的是,陈志温会因为这件事,而误以为她在指桑骂槐,打压杨子轩表达自己对省长的不满,而和她彻底对立起来。
吕青青虽然不担心陈志温给她施加阻力,但是都在一个大院上班,上司不喜欢自己,确实是一件很烦恼的事情。
吕家能耐再强。也没法凭借一己之力,推走一位封疆大吏。
只要不是严重的路线和原则错误,陈志温的在正省级上的政治生命至少还有十多年,这将是十分惊人的,即便是吕家,真的和这样一个少壮派的正省级领导硬碰硬,都要好好掂量掂量。
陈志温目光落在吕青青和苗玉龙两人脸上,喝了口茶,若有所思,借着喝茶。嘴角浮起了一丝不为人知的笑容。
这是他和杨子轩之间的秘密约定。
陈志温急需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在省府的权威。早上杨子轩关于“权威的重要性”的一番论述,说动了他。
他陈志温要告诉全省府的人,包括苗玉龙这个省委派过来的“耳目”,他陈志温还能随时能够控制省府的局面,吕青青就算背后有吕家,也要被他吃得死死的。
真是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杨子轩献上的一计,被他采纳。
此前,他已经很久没采纳过杨子轩的意见。
但是今次此计符合他的需求,才采纳了。
这番作态,果然镇得在座一帮省巨头一愣一愣的。
放下茶杯,陈志温说道,“要说修改数据,广陵是最不可能的,因为广陵最早传真过来,根本没有暗箱操作的空间。”
这是反击苗玉龙的。
谁都知道苗玉龙在一定程度代表朱礼和坐在这个办公室内。
卓立华笑道,“那小子我也有些了解,这种原则性错误应该不会犯。”
众人又倒抽一口凉气,惊讶的是卓立华的那个称呼,不是“子轩同志”,不是“杨子轩”,而是“那小子”。
省府办公会,虽然不算十分正式的场合,但是也不是可以乱说话的地方。
卓立华这个称呼背后,就有两个潜台词:一个是我和杨子轩关系亲近,二是我支持杨子轩,会为他的这次行为背书。
这背后的信息量,同样大的惊人。
吕青青感觉自己快呼吸不过来了。
一个陈志温给杨子轩撑腰就算了,现在还跳出一个卓立华。
那小子何德何能呢?
别说吕青青,连陈志温都有些惊讶,当然还有一丝不爽。
卓立华和陈志温山头不同,理念不同,杨子轩最近是怎么又搭上卓立华的,还得到卓立华这么青睐呢?
陈志温眼神复杂的看着卓立华,卓立华却微微一笑,没再说什么。
如果杨市长在现场,肯定要抱头痛哭了,本来他好不容易和陈志温修复了一丝关系,又被卓立华这个“搅屎棍”跳出来,把两人之间的“温情脉脉”给搅碎了。
本来陈志温就对杨子轩有了一丝“猜忌”,卓立华跳出来无疑让这一丝“猜忌”,再次放大了。
陈志温现在开始猜测,杨市长是不是在“共事二主”?
但是卓立华跳出来支持,不在杨市长的计划中。
至于卓立华为什么跳出来,其实根源还是发生在杨市长身上,因为杨市长的名字出现在最近中央每月局例会上……
虽然只是一提,毫不起眼,但是卓立华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人,他本就觉得杨子轩不简单,不能以一般干部视之,如今出现在这次神秘而重要的会议中,更是让他觉得不一般了。
卓立华有着非常强力的上层朋友圈,获取这种小道信息的渠道,甚至比陈志温都要强。
这次跳出来给杨子轩“背书”,纯粹是他对杨子轩的“私人投资”,他相信今日的话总有一天会传到杨子轩耳朵里。
他不是想给杨子轩添堵。今日如此表态。也是想告诉杨子轩。如果有一天陈志温容不下他杨子轩,可以来找他卓立华。
陈志温笑了笑,“立华同志也很关心广陵啊。”
卓立华跟着一笑,低头喝茶。
苗玉龙说道,“那么说来,广陵的救灾工作,在全省都算是做得好了,不知道有什么值得推广借鉴的地方?还是说落实省里的要求。落实得特别的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