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1 睿智决断(1 / 2)
由蓝礼-霍尔担任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这无疑是勇敢挑战电影产业传统思想的一次大胆尝试;但考虑到蓝礼目前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业内地位,事情也就变得越发有趣起来,是否值得尝试呢?
当然,不仅仅是电影节组委会需要承担巨大压力,蓝礼也同样需要面对业内同行挑剔眼光的审核与挑衅——
作为演员,能够表演、能够在表演层面上取得突破,这是一种天赋与能力;但作为艺术家,审美品位、艺术底蕴、电影理解等等却又是另外一回事,这考验的是综合艺术素质,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以蓝礼现在的地位与处境来看,他的表演才华已经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可,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实;但即使如此,蓝礼未满二十六岁的年轻,依旧在时时刻刻挑衅着每一位电影从业者的敏感神经。
可以如此展开思考:
如果蓝礼继续坚持做一名演员,纯粹而专注地在自己的专长领域里探索极限,那么他可以轻易地赢得掌声与欢呼,杰克-尼科尔森、梅丽尔-斯特里普、丹尼尔-戴-刘易斯,这些老戏骨们全部都是如此——他们都不曾担任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委,即使是评审团成员都没有,始终专注在自己的表演之上。
如果蓝礼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试图在艺术领域的其他方面做出尝试,那么他将面临的挑衅和挑战将十倍乃至于百倍地爆发出来——以二十五岁的姿态就取得如此超高成就,这是不是意味着蓝礼的艺术底蕴能够经受得起考验呢?这必然引发方方面面的质疑与挑战,可能蓝礼就将成为电影产业的公敌。
除非是蓝礼愿意效仿梅丽尔-斯特里普一样,在行业内部纵横超过四十年之后,她于2016年接受了柏林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的邀请,那么,无论她的评选结果如何,她的艺术品位和业内地位都不会受到挑战。
但现在蒂耶里-福茂的目的就在于爆点,惊世骇俗的爆点,让明年二十六岁的蓝礼担任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说难听一点,蒂耶里就是将蓝礼架在火上烤。
不要说蓝礼了,即使是在行业内部打滚多年的资深电影人,他们也不见得就愿意接手评审团主席的位置。这的确是荣耀,但更多还是压力,对于每一位电影人来说,都是如此。对蓝礼就更是如此了。
压力,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平等的,可能蓝礼还需要承受更大压力——高处不胜寒,就是这个道理。
蒂耶里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蓝礼的回应,这对于蓝礼来说并不寻常,这让他越发笃定起来,就连蓝礼都因为自己的提案而感到震惊,甚至有些错愕,这让蒂耶里的心情欢快起来:全世界范围能够杀蓝礼一个措手不及的,估计也只有戛纳电影节了,这份骄傲与自信,在蒂耶里的举手投足里展现出来。
“我知道我知道,压力非常巨大,可能是超出想象的程度。但我们真心实意地发出邀请,希望你能够考虑。”蒂耶里以一种贴心的姿态表示了“安慰”,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戛纳电影节做出如此决定的自豪。
蓝礼不会否认,这确实意外,比起闲聊之中灵光一闪的威尼斯来说,戛纳就不是在说笑了,这是实实在在的邀请;但察觉到蒂耶里的得意,蓝礼就忍不住上扬起了嘴角,“当然,这是一份荣耀却也是一份压力,阿尔贝托发出邀请的时候,我就清楚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绝对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工作。”
蒂耶里的笑容稍稍有些僵硬,他没有掩饰——却不知道是不愿掩饰还是无法掩饰,他立刻就能够明白过来:阿尔贝托-巴贝拉,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始终在思考着,到底应该如何让威尼斯摆脱现在的困境。
难道,蓝礼就是阿尔贝托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威尼斯走在了戛纳的前面。这才是蒂耶里最震撼也最意外的一件事。
有没有可能,这只是蓝礼的烟雾弹?专门为了糊弄自己?
但认真想想,蒂耶里就否认了这种可能,一来蓝礼根本就没有必要,二来……蓝礼过去一年时间里的举动,确实在欧洲电影产业里引发了诸多讨论,以蓝礼现在的地位与影响力,威尼斯试图拉拢蓝礼也再正常不过了——毕竟,就连戛纳都开始打蓝礼的主意了。
那么,他应该怎么办?
急流勇退?表示戛纳根本就不在乎蓝礼,他们拒绝与威尼斯竞争,这会降低他们的格调,然后选择另外一位值得信赖的评委,表明他们依旧比威尼斯更胜一筹;还是逆流而上?与威尼斯正面展开竞争,看看谁更加具有魄力,铸就欧洲三大电影节历史上第一位三十岁以下的评审团主席,书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