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欧洲电影艺术(1 / 2)
来到戛纳的时候电影节已然开幕罗南看到的是一座喧嚣的海边小城来自全球各地的影迷和片商们汇聚在了戛纳这座电影之都。
罗南先去电影节组委会办理了电影节通行证件有了证件很多事情办理起来会方便许多
使馆影业早已在电影节备案罗南缴纳2000欧元费用之后拿到了代表业内人士的粉色通行证。
这种业内人士证件不是想要申请就能拿到的组委会方面有专门的评估而且证件也不免费高昂的证件费也是电影节收入的来源之一一般普通通行证的注册费为399欧元而制片人交流会和制片人工作坊的证件则需要1000欧的基础注册费每上升一级费用也会随之增加。
粉色下面有黄色和蓝色通行证上面还有白色证件那是多年参加戛纳电影节的老客户才能拿到的通行证像罗南这种新丁想要拿到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戛纳电影节是全世界艺术氛围最浓的电影节之一但依然是用金钱堆积起来的艺术游戏。
金钱对成功举办电影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罗南的了解虽然法国国家影视中心、普罗旺斯-蓝色海岸大区政府和戛纳市政府的财政会负担部分电影节费用而且私人和企业赞助也不少但电影节每年要维持下去还需要自身具备造血功能。
这种体现地位高低的通行证就是造血环节之一。
别小看这些证件的颜色它们能让持有人在电影节期间享受完全不同的待遇。
比如戛纳电影节的参赛影片通常会在首映红毯的前一天进行优先场放映使持有粉色以及粉色以上证件的人能先睹为快。
其他的正常放映场次持黄色或者蓝色证件的人必须要一大早甚至是清晨就在外面排队;当放映时间将至时持粉证的人则会在戏院旁边单排出一条队伍通常这条队伍相对较短;而当放映时间即将开始时持白色证件的人就会直接进入会场无需排队然后再依次放行持粉证和蓝证的人最后才是黄证持有者。
所以对于持有蓝色和黄色证件的人来说很可能会白忙半天无法入场落得一场空。
罗南在戛纳转了一天没感受到多少艺术气息倒是觉得商业氛围浓厚。
戛纳常住人口只有7万人电影节期间会吸引至少6万名电影界专业人士和20万名游客当地旅馆在半年前就会被预订一空餐饮行业、旅游产品等也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在举办电影节的11天内戛纳国际电影节可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高达数亿欧元间接经济价值可能上10亿欧元;其间还会制造3000个就业机会回报远超成本短短10几天就可以使一些商家赚够一年的钱。
走在戛纳街头罗南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哪里都能听到完全不懂的奇怪语言到处是议论电影的声音当听到哪里有一部出色影片上映的时候会像浪潮一般蜂拥而去。
不管组委会方面如何敛财造血不管电影节背后隐藏的商业元素现在的戛纳只属于电影。
当然罗南不会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短短两天的时间他接连看了七部展映电影。
这些基本都是欧洲电影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欧洲电影在北美这个非常封闭和排斥的电影市场上受众稍微多一点。
但罗南看过之后最大的感受不是电影有多少商业价值而是像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一样欧洲电影一言不合就脱光光。
有些尺度比北美的nc-17大多了甚至镜头中还有赤果果的某些不可描述的器官的特写。
欧洲的电影艺术与男女之间那点事永远都纠葛在一起。
也不怪乎很多人说欧洲电影的整体格局很小。
罗南大致有印象前世一部《爱恋3d》凭借其惊人的大尺度情色内容及3d的放映制式成功的刷新了大众对戛纳电影节的三观;在戛纳首映当天更是因入场人数太多而推迟30分钟放映可谓一票难求排队进场的队伍甚至比高峰时段的纽约地铁还要拥挤。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戛纳电影节的参展影片尺度也一年比一年大。
同性恋、双性恋、乱伦、sm……这都不是事有些戛纳电影节特供的小黄片内直接全程无码直播女性生孩子的场景简直是无人能敌上天飞的节奏。
一部影片口味越重往往越能在戛纳电影节上面引发关注勾起媒体、观众以及国际看片商们的争论而争论对一部电所能带来的商业性收益大多超过损害。
罗南还去参加了墨镜王的《花样年华》和拉斯-冯-提尔的《黑暗中的舞者》的戛纳首映式。
然后对这个艺术电影节的商业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戛纳不止通行证可以花钱买走红毯的和看红地毯同样可以花钱买。
钱能解决的问题在戛纳都不叫问题比如红毯两边容易被媒体和电视镜头拍到的观看席位一般一等席位需要2万欧元次一点的15万欧元再差一些的5000欧元。”
走红毯需要的价格就更高了基本都在10万欧元以上如果是戛纳官方赞助商的代言人的话一般1万欧元就能够搞定。还有戛纳的其他公开活动比如某些品牌赞助的活动只需要购买一定数额的该品牌商业就可以拿到走红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