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巴象(1 / 2)
方征是在抽鼻子的时候想到的,“有比国”没有听过,但“有鼻国”是听说过的,还和上古时代颇有干系。
这个国家名字虽然起得搞笑,并非是强调国民有鼻子,而是同音,该地又被称为有庳或有卑。国家名字出自《孟子》与《汉书》,是舜异母弟弟的封地。
舜的异母弟叫做象。在《史记》《孟子》等记载中,是一个嫉妒兄长的小人,舜的爹娘也很奇葩,一家人联手起来变着法子想害死他然后谋夺财产,一会儿把舜推到井里,一会儿把舜指使去修屋顶又拆走梯子并纵火,但是舜都奇迹般没有死,而且不计前嫌原谅他们。他的仁孝让尧更欣赏了,最后把帝位禅让给了舜。
而在《汉书》记载中,虽然象获得了封地,却没有配享太庙的权利,原因是“舜封象于有鼻,死不为置后,以为暴.乱之人不宜为太.祖。”意思就是说,舜虽然给了象封地,却不给他立嗣的权力,供奉和国祀都是不能继承的,因为觉得他并没有资格配作开国太.祖。在象死后,这个封地应该就废除或被收回了。
这些只是最普通常见的记载,方征凝神回想着:关于巴国和象,父亲曾经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过假设。
那时候方征还小,被父亲带到研究所里,他百无聊赖地在桌上玩拼图,一边听着父亲和周遭同仁的讨论。
“……学科建设重新开始,仰韶、良渚、夏家店、三星堆都缺人,想确定一个研究方向,你们给点意见……”
“三星堆吧?巴国文明的确——”一个叔叔声音插进来。
“巴蛇吞象。”方研究员低声道。
“巴蛇是巴国的图腾神兽,在《山海经》中有‘巴蛇吞象’的神话,是一种夸大——现代的蛇已经不可能吞下大象了,所以又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之说。”另一个伯伯说。
“‘象’究竟是什么?”方研究员参与发言。
“亚洲象?”
“西藏的象雄王朝吗?”
方研究员摇头:“象是一个首领名。”
“古巴国的领袖是谁?”
“众说纷纭,《山海经》中叫做廪君。”
“象是谁?”
“舜的弟弟。”
“同父异母的歹毒弟弟。”
“把舜推到井里的弟弟,”
“舜原谅了他,还给了他封地。”
“舜是个孝悌的君主。”
“这是《汉书》和《孟子》里记录的。”
“《竹书纪年》非之。其实舜并非仁君……”
“《竹书纪年》疑为魏氏曲笔,慎提慎引。”
“并非孤证,《韩非子》亦可证《竹书》……”
“枭雄和野心家为了霸权理念抹黑贤君罢了。”
方研究员不得不把话题转移回来:“巴蛇吞象。”
于是有其他研究员懂了,“巴蛇不仅指巨蟒,而且指巴国。图腾中包括着巨蛇崇拜。”
“象不仅指小象,也指舜的弟弟‘象’,史称‘不仁’。”
“《汉书》曰:舜封象于有鼻,死不为置后,以为暴.乱之人不宜为太.祖。”
“‘巴蛇吞象’这个《山海经》中的神话,或许代表着两个部落曾经的战争。”
“在那场战争中,巴国打败了象的有鼻。”
“那才是‘巴蛇吞象’真正的意思。”
方征浑身一个激灵,这是很多年之前的讨论了,那时他还很小,记在脑海里没多想。如今身处其间,句句皆实。
这个部落就是有鼻的后裔,不一定是象的后代,只是从前生活在被称为国家的封地上的人们,轻飘飘的一句“国除”,到底是怎么个消除,没有记载。但活生生的人如果“被消除”,那必然不会喜闻乐见,就算舜宽仁,但是他的后裔、或者其他势力的想法呢?
能把现状和父亲推测串联起来的解释就是:舜死了,象也死了,这个部落试图保留自己的独立,却被另一个超级大国“巴甸”盯上,对他们发动了战争,杀死、俘虏了男人,把女人圈着做生产部落,这就是如今他们的来历了。
父亲果然是正确的,父亲的每一个论证都说对了,然而他的人生被毁灭了。
方征一瞬间有些想哭,这股无端的软弱情绪,让他哽咽又烦躁,匆匆瞥了玄思长老一眼后,就一步并作两步躲了出去。
“有事商量——”冥夜大长老在他背后说。
“过一会儿!”方征也有事要向他求证,但不是现在,他疾步而出,不让对方看清他眼里一抹晶莹。
方征走到部落溪水边,这条小溪里水产不算多,勉强能捞起一些小鱼。部落里有个分工就是捕鱼者,捕鱼女人正拿着麻网和网坠,投到水中,不一会儿就捞上来几条浅白色的小鱼。
子锋站在河边看捞鱼,捕鱼女人特别殷勤,捧着个石罐子说:“子锋大人,这种小鱼叫做‘鲔’,没有鳞,生吃最美,拌上松子最好吃了,这是我保存好久的松子。”
子锋看她在岸边石砧上切鱼,手又开始比划,女人一头雾水看不懂。
“子锋大人,长老既然说了您在我们这里吃饭,那当然是想吃谁做的都行。我做的鱼是部落里最好吃的。”女人说。
子锋摇了摇头,神色中有一丝焦急,比划手势却愈发让人看不懂了。
方征虽然也看不懂子锋的手势,瞥了一眼溪水却知道有其他问题,懒洋洋走过去对女人道:“现在不可以食用生冷的溪水。有锅煮热吗?”
部落里倒是有石锅,但是石锅易碎,水温也烧不了很高,部落只在吃冻得特别硬的肉之前会加热泡软。大部分肉能生吃就生吃。方征心想他们每年不得吃死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