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金风细雨红袖刀9(1 / 2)
朝堂上,自李纲上奏折‘查亏空’至此已有半个多月。
面对满朝朱紫,义愤填膺,正义凛然的指责与漫骂,李纲还能勉强坚持得住,皇帝赵佶却再也坚持不住了。
这段时日以来,每每夜半,他都会从噩梦中醒来,梦中他与太子被金国掳走,金国权贵当他们为戏子玩意,太子无奈之下,骑马飞驰,却不慎掉下马来,被马匹踩踏而死。他则被金人锁上铁链,置于烧红的铁板上跳舞。
梦中情形太过真实,就算从梦中醒来,他还是觉到脚下有一块烧红的铁板,像是固定在了他的脚上,让他日夜难安。
若非如此,他就真的顺从百官心意,将李纲罢官,远远的打发走了。
可纵是知道,那梦中的一切,真的可能是自己以后的命运,他还是想不到办法来破局。
他努力过了啊,园子不修了,江南暂时稳了。归还百姓田地,因李彦那厮抗旨不尊,山东境内竟至匪患横行,宋江提前扛起了反叛的大旗。
他免除苛捐杂税,还未听到满朝称颂,也没听说百姓们感恩戴德,却先引起朝中部分官员的反对。
如今,他任用日后将金人挡在城外的李纲,李纲上的第一道折子,竟会引起朝堂大乱。
就算是目不识丁的百姓,也该知道‘查亏空,军备,训练禁军,裁撤那些只为权贵服务的‘禁军’’是一件再好不过的大事。
可人的一张口,上嘴唇碰下嘴唇,好的也能给说成坏的。
这样一件于国有大益的好事,竟遭到满朝文武的极力反对。
赵佶心中郁郁,他已有几天没上早朝了。大臣们跟他干上了,上朝,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弹劾李纲。好像全天下,再没其他事情可忙,唯有李纲可令他们瞩目。
李纲在短短一个月内,从默默无闻的起居郎,被百官说成了‘祸国殃民’的佞臣奸相。
赵佶头昏眼花,头痛欲裂,十多天未能睡一个好觉,他双眼充血,双目无神。
无法可想之下,再次召集重臣,他要传位。
他本来只是想再做一次试探,想用退位令这些臣子们退一步。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除诸葛正我、米有桥外,竟没一个人出言阻止他退位。
傅宗书还对着他好好称赞了一番太子贤德,有明君之相。
赵佶:……
当皇帝当的窝囊到这份上,他赵佶大概是开天辟地第一个了。
赵佶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领导人。他一气之下,当众写下传位诏书,直接将皇位传给了太子。
从来不被父亲看中,小透明一个的太子,就这样被从天而降的喜事砸到了头上。
只是还不待传位大典举行,朝中官员就纷纷来东宫拜访,要求罢免李纲,这个乱朝廷根基,坏朝廷根本的佞臣奸相。
太子不傻,他自然看懂了李纲的奏折,也看懂了百官坚硬如铁,不罢李纲不干休的态度。
最后,太子妥协了,他答应登基后,第一道旨意下给李纲。
不甘不愿,就要荣升为太上皇的赵佶,病的越发严重了。
唐一菲听说他病重的消息,跑去皇宫看他。
赵佶从睡梦中醒来,没像往常那样,头昏目眩,恶心欲呕。他看到站在榻前的唐一菲,竟直接爬起来跪到榻上:“仙人,求仙人救救赵佶,救救大宋。”
唐一菲:“我可以救你,却不能救大宋。”
赵佶:“为何?”
唐一菲:“大宋只有坐在皇位上那个人才能救。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能来提醒你,已经对大宋尽过心了。你不能救它,需怪不得我。”
赵佶:“这,太子他。”
唐一菲:“你若真不当皇帝,我倒可以托梦给太子,让他也亲身经历一番‘未来’的景像。”
赵佶心说,他夜夜自噩梦中醒来,果然就是这人使的手段。可他用了诸多法门,请高僧做法,令黑光上人守门,却都没起到任何作用。
黑光上人曾说,他不曾觉察到任何邪灵侵入,据他猜测,若不是邪灵,还能瞒过他的手段的人,这世上还不存在。
不是邪灵,不是人,那就只能是神仙了。
这也是今天他一见唐一菲就跪下求救的原因。
可看神仙的意思,显然并不想亲自出手帮他对付朝臣。
他也只能息了借着神仙的手段,震慑群臣,称霸天下,咳,还天下一个清明的心了。
赵佶叹道:“这些天,朕想过许多次,朕年少时,本就不曾想过有一日能继承皇兄的大位。若非皇兄无子嗣,向太后又一力主张,我也不愿意当这个皇帝。做个闲散亲王岂不比做这个劳心劳力,又不讨好的皇帝,要舒心的多。”
以前还不觉得,自从升李纲为右相,他这个皇帝就被大臣们给逼到了墙角,他真是太难了。
唐一菲:“你倒还有些自知之明。”
赵佶:“……”他其实只是想自谦一下的。
一开始,他还后悔那日写下诏书,将皇位传给太子,后来又寄希望于神仙相助。现在,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他也只求能得一个平安的晚年。他可不想留在皇宫,等金兵打进来再被人给掳走,再受一回罪了。
唐一菲:“你为何不留下来,看看你儿子的能耐。”
赵佶小声道:“仙人,他已经答应文武百官,一旦登基,立即罢免李纲的相位。”不是他不看好太子,实在是他儿子比他还不如。
唐一菲叹了口气:“本来,我应故人之邀,来此提点你一二,指望你能挽回大宋的颓势,却不料竟害你早早退位。”
赵佶连连摆手:“不不不,这事怎么能怪到仙人身上。是佶在皇位上无所作为,浑浑噩噩,任人唯亲,坏了大宋的气运。”
唐一菲:“你若不愿留在宫中,不若选一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易守难攻的地方隐居。”
赵佶心中略安,他被梦中的经历吓怕了,只要能远离皇宫,躲到一个别人不知道,知道也不能将他怎么样的地方,安享晚年,他也别无所求了。
“我能带些侍候的人和财物么。”
唐一菲:“随你,不过你挑人时要仔细了,以后可没大臣盯着你家,你也没荣华富贵,涛天权势给那些内侍了。他们若偷了你的财物私逃也还罢了,万一有那心怀怨愤的,要对你下杀手,你可就死的冤枉了。”
赵佶:“那,我再想想。”
唐一菲:“好,三日后,我再来见你。”
从赵佶这里出去,唐一菲又给太子托梦去了。
有一群不愿正视朝中弊端,不求上进,喜好享乐,专拖后腿的臣子,还有个只知‘琴棋书画’的天子,想救大宋,太难了。就希望这位太子,能得力点吧。
又一月后,太子赵桓登基为帝,赵佶退位为太上皇。
赵桓上完早朝,罢免了李纲的相位,在一众大臣山呼万岁中,向他父亲赵佶的寝宫走去。
这一月以来,他日日做同样的梦,到此时,他还能不明白他的父皇为何突然性情大变,要停修‘艮岳’,还百姓田地,免苛捐杂税,命李纲为相。
可他纵然知道了一切,却也不得不再满朝文武的坚持下,罢了李纲的相位。
不过,他相信,他总能找到新的破局办法。
他现在,就是找太上皇,说这件事的。
可他到了太上皇的寝殿,却发现太上皇竟不见了。
新皇令人去各处寻找,却发现,不仅太上皇不见了,太上皇喜欢的妃子、儿子、女儿,和他们的心腹内侍都不见了。
皇宫一下子空出了一大半。
赵桓傻眼了,立即招来太上皇亲信,御前带刀侍卫的头领一爷。
一爷:……
平日里安静如鸡,只当自己是个背景版的一爷,此时面上的表情说不出的古怪。
赵桓:“你知道些什么?”
一爷面无表情道:“官家,三日前,太上皇曾召见下官,问下官可愿意与他去名山大川隐居,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臣当时以为太上皇要罢臣的官,一时没反应过来。等臣想回答时,太上皇已经挥手令臣退下了。”赵桓:“这么说来,太上皇这是带人去隐居了。他怎么走的,皇宫侍卫为何没有回报给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