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 23 章(2 / 2)
“男女混学,有辱斯文,圣贤书若知道了,也要恼了。”
“若是连商贾都看得,不是白玷污了它们?”
“男女不可同席,这里男女混学,如何使得?女子该去学操持家计。”
“何况林家太太竟然住书屋旁边,实在不妥。”
“不遵祖训。”
如今他林家就开放藏书,允许所有人来看,黛玉等林家姑娘姐儿也常出入,他倒要看看,到底他们这些学子是更爱读书,还是更在意男女大防。
来看了他家的书的自然不会再攻讦他家的家风,不来看的,于圣贤学问上也就不是那么热衷,哪里还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当然,林如海一向喜欢做那一举多得之事,开藏书楼还有几个好处在后头。
首先是笼络这一地的读书人,人来的多了,消息自然就灵通,再有舆论,他们能及时知道,不至于措手不及。
再来,这扬州的读书人日后都可以做黛玉的臂助,黛玉若有大难他们不帮,这脊梁骨怕是要被戳一辈子,还当什么官?
另外还有一个,林如海要为黛玉扬名,给她找一条朝廷也抵赖不了的功绩。
譬如商人本也低下,但商人不缺银钱人脉,又有家资生计,且如今盐商多了,动辄年入百万千万之巨,朝廷且眼红他们,他们报团起来不就能跟朝廷掰腕子要好处了?
女子是同样的道理,若是得继家业的女子多了,黛玉继承林家,不也是顺理成章?
于家而言,士农工商,虽然商人们明面上叫着不如乡绅,其实呢?几家乡绅不学着商人放贷做生意的?
如今男尊女卑,扬州这样的富庶城市,还有许多女婴被扔在河边沟渠里。可若女子确能如商人般带来切实的好处,说不定如《长恨歌》所说一般,不重生男重生女。
于国而言,商人交通货物,确实对一地经济,乃至南边前线都有大功,尤其是粮食食盐的大宗朝廷也赖他们转运。
女子若也做出什么不可替代的贡献,让天下敬重,让朝廷倚重呢?
可不是巧了,黛玉跟她那个“神仙”,让她学了许多新鲜东西,像是之前他夫妻二人中毒,还是她先知道的。
林如海观察数月,见这神仙也好,系统也好的天外来物并没害过人,总算可以开始走这一步。
可以借着这些新鲜学问,为黛玉扬名去。
读书人但凡来藏书楼里抄书,虽不要他们钱,并不能白看白抄,要抄林家指定的某新书作为报酬。
这新书是黛玉从系统里面背默出来誊抄的,她跟林家众男女学生正学着,林如海要她挑那些实用的不太敏感的,再由这些读书人经手备份一次,才好送去刊刻推广。
刊刻用的是林家自己的书局,送去御前一趟,只说是她从众多古籍杂书中残卷中整理出来的经世致用之学编写成册,以此铺垫一下她的口碑,让她在天下人面前挂个名。
林如海留下云上人也是这个意思。
云上人搬来林家几日,林家这些学子他一概看不上,也懒得指教。说是收黛玉当徒弟,实则他也看出黛玉不爱亲近他。
不想黛玉跟着林如海来找他,真个有种新画法要与他探讨,与他想的那西洋画法并不完全相同。
是怎么个新画法呢?
只说这市井街头上,民众素来不喜看正经书,只爱议论些奇闻怪谈,风流韵事。
如今朝廷自来不许民间办小报,林如海就想让书局雇人专写奇异女子,写成长篇章回故事,勾着人看,好教人觉得女子做正事继承家业并非稀罕事。
可如今民间读书识字的男子尚且十中无一,如何好将林如海“让天下女子都有财产权”的想法普及到女子身上?
所以林如海想的是出精美的绣像书,闺中也可传读,常人也乐意看。
黛玉听了这个主意,又提议画成人物表情夸张的漫画书。
林如海不知漫画是何物,估计是黛玉所谓“神仙”教授的新画法。
这就是林如海要用到云上人的地方。
凭着他在书画界的地位,这种新画书就可以先打出名头来,即便将来朝廷将其划归为禁书,也有爱画的人要藏起来私下传阅。
既然是新画法,云上人就没有不感兴趣的。
黛玉先画了一回出来,当做范例,刊刻出来后,且看看效果如何,之后就教给云上人画法,作为回馈,云上人要画完一整本书才行。
云上人同意了。
林如海如意算盘打的噼啪响。
将来这个新画法的绣像本子虽然是打着云上人的旗号,里头必然有黛玉挂名,而且若这画本鼓动下,真的转移风气,令天下女子都有了继承权,有了财产权,有了署名权,那么将来几十年后,这天下就有十之三四的人,或可为黛玉臂助,或以黛玉为范,甚至还会在她生前立祠作传,死后祭祀不停。
岂不是快哉!
快乐的林如海,只等刊刻好书籍发售,贾雨村却突然请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