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六十三章 奉旨行商(2 / 2)
杨雅之好笑起来,平时也没见江卓有这种搞笑的天赋哪!到了新开的叠月楼,小二热情的迎了出来,见是江卓,更是热情无比,直领着他们上了二楼的雅座,又殷勤的端来了茶水,报了叠月楼的招牌菜名,得了菜名后便蹬蹬的下了楼梯。
“这叠月楼是你家开的啊?对你这么热情”杨雅之有点好奇。
“呵呵,非也,只不过是皇上让我打理的罢了。”
“什么!”杨雅之惊呆了,万历帝私开酒楼?
江卓一脸好笑的看着他,“不要那么惊奇,这个也不是为了赚钱,不过是为了打探消息罢了。”
“嗯。这样啊。”
“平日里,我算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侍卫,不过却是皇上在外的耳目。在国子监、在京城各个角落,有不少和我相似的人。”
“所以,你很少去上课。祭酒和监丞大人都知道你的身份。”
“是的,那么久了你也该觉察出来的,国子监监规愈来愈严厉,我还能自由来去,这不是普通监生能做到的。”
“皇上安排我与你相识,一则是考察你的人品,二则是观察你是否适合为皇上办事,三则是想看看你究竟有多大的能耐。”江卓又直言道,雅之惊愕的瞪着他,脑袋中如雷轰不止,怪不得江卓连他愿意带着潘嫣私奔的事情都知道,原来早就在暗地里查我,看来,万历早就对自己上心了。
“你不必惊讶。说起来,你能为皇上所知,还要谢谢王硕。当年石瓢壶惊世一出,被王硕取来了北京,献给皇上。王硕这人也倒是实在,老老实实说了制作人和画图人。当听见你只有十岁时,大家也都稀奇了一下,不过王硕说你禁不起吓,一吓就哭,大家也就笑笑过去了。后来府试时写的那句什么‘愿为一己之身为天下谋福’,又说什么‘穷则只顾自己,富则达济天下”,当时常州知府胡士善上京述职时,皇上问起府试时可有什么特别的才子,胡士善就提到了你,把你的文章和所说的话都告诉了皇上,皇上这才想起早在几年前,王硕已经在他面前提过你。皇上当时跟我说,杨雅之必非常人,不过就怕你是方仲永第二。后来你的一阙对联把陈继儒激得避居小昆山,这才真正引起了皇上对你的关注。”
“皇上关注的并非我一人吧!”杨雅之没好气的说。
“当然是。国家不仅需要文人贤士,也不止需要官兵将士,更要培养一些出类拔萃的稚童,将他们培养成可用之人。”
“那我是其中一个吗?”
“会画壶图、会讲大话、会写对联,其实也不算什么!令人真正重视的是,你的这番心气。不是所有的儒生都会心忧天下,他们大多数就是想着考了科举当官,也不是所有的人会写出‘坐看云卷云舒”这些话来,因为大部分人只想着在尘世间过上好日子,尤其你这么大的少年郎,多数也一心只读圣贤书,不会想去过这种看似悠闲实为避世的日子吧。既心忧天下,又想过避世的生活,你这颗心啊,不知道是怎么长的。”江卓摇头道。
“呵呵,那你和我做同窗这么久,可知道我的心了?”
“知道了。”江卓摇头晃脑,学着杨雅之的声音,“我要经商!”
“话虽如此,经商之途算是遥遥无期,正如皇上所说,我是他钦点的监生,若弃儒从商,那就是违旨不尊。”杨雅之一听江卓慢慢将话引到经商上,心中一亮,却又故作委屈的道。
江卓笑,“若奉旨经商那又如何?”
“奉奉奉……奉旨经商?”杨雅之目瞪口呆,话都说不齐全了,心下电转,若是明面上奉旨经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万历恐怕要被百官的口水淹死或者被百官的奏折压扁,莫非也想让我和江卓一样,做一个暗探?
“是的,和我一样。我虽然被任命打理酒楼事务,实则并无经商能力,最多就是为皇上收集整理消息罢了。”江卓微微一笑,心中笃然,“今日皇上试探于你,是想看看你的决心。如今你已过了关,接下来就是要看你的能力了。如果有经商能力,把我大明朝商贸打通各个国家乃至英吉利、德意志等远国,我们知己知彼,实乃大善啊!”
“可……自从倭寇来袭,大明不是要封关锁国吗?”雅之疑惑的问。
“哼,据厦门那里来报,西方传教士们能度过万里汪洋来到我国,可见他们已经具备了我朝当年下西洋的实力。说句不中听的话,曜越觉得,若是一味的封关锁国,那就会成为井底之蛙!皇上英明神武,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只是那帮文臣,图安享乐惯了,世间还有几个像戚继光、李成梁那般叱咤疆场之人物!”说至此,江卓目光灼然的看着杨雅之,“雅之,你可愿否?今日之言,乃皇上之所忧,亦为我之所愿,如今你就算不愿入这趟水,也没有退路了。”
“没有退路?”
“是的,若有经商之才,便可大用,若无,则沦成暗作。”江卓面上带笑,然话锋一转,“若不愿意,则遭灭门之灾!以防泄密!”他的笑容带着一丝期望又含着一丝冷意,从这笑容里,杨雅之似乎看出了将来的血雨腥风。他却不怕,正如江卓说的,如今不做也得做!
“只是,皇上费了这么大力来刺探我,我真的有那么大的本领和能耐么?而且大明朝人才济济,怎么样也轮不到我这等小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