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感谢舌尖上的祖国(1 / 2)
感谢舌尖上的祖国,对这些超级冷知识的普及。
沈锦不会磨豆浆,但是在沈梅娘加毛驴的帮助下,他们很快磨出了一大桶的豆浆。
沈梅娘最开始还以为沈锦是打算做豆腐,拿着盐水点了卤,做出一小盆还没压干水的豆腐花。
沈锦也没阻止给几个孩子,一人盛了一碗。
至清县地处中原,但是这边众人的习惯却更偏向于南方一点,吃的是甜豆腐脑。
沈锦本来还担心这些豆腐花是拿盐水点卤出来的,可能会味道偏咸,但吃一口却发现鲜嫩软滑的豆腐花根本尝不出什么咸味。
因为不谈剂量谈咸度同样也是耍流氓。
沈锦在外头买了一个超级大水缸,将粗盐水融化其中,哪怕底下有一些没有融化的,她也并不在乎。浇了两瓢豆浆进去后,清澈的盐水中开始出现白色絮状物的沉淀。
沈锦当年也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对于具体分量根本不清楚,能大概想起这么件事情都全靠潜意识记忆力。
所以关于配比问题,她也只能够自己摸索。
豆子并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因为种过豆子的土地,来年肥力增加,可以种植其他东西。所以平民百姓们为了改善土壤,即便不是家家户都种豆子,那么隔个两年也会种上。
比起收税极重的白盐来说,豆浆的损失是足够承担的。
而沈锦却更希望能够得到更加精准的比例,既不会造成浪费,也能够尽量的和那些会带来苦涩滋味的氯化镁,硫酸镁杂质产生反应,带走这些不好的味道。
再继续采用木炭过滤法,这些原本价格低廉的粗制红盐,水汽蒸发之后,便得到了雪白如沙的白盐。
而且这种盐根本不带一丁点的苦味,比起市面上常卖的普通白盐要更加纯粹的咸,又白又细。把两种盐摆在一块,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两者当中的差别,而尝过之后,普通白眼里面那么一丁点的苦味,就被对比的更加明显了。
沈锦兴高采烈的把四个孩子都叫了过来,还有常临邑自然也不能缺席,献宝似的把这雪白的盐藏在他们面前,叫她们好好尝一尝。
几个孩子尝过之后,觉得沈锦做出来的盐的确更白更好吃,但是再好吃那也只是盐而已啊?谁会有多么喜欢吃盐呢?
他们并不能理解沈锦的这种高兴。
常临邑尝过之后神色就复杂起来了,孩子们不懂得,他知道。
整个市面上都不会有比沈锦做出来的盐更好的!这既是一种创新改革,也是一个发财的机会。
卖任何东西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噱头颇为重要的一环。
更何况食盐本就是人人必须的东西,不吃盐做事就没力气,甚至会心里发慌生病。可以说食盐平日里虽然吃的不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离开得了。
贫穷线的人或许会为了银子妥协,但是有钱人不会!
“阿锦,你是怎么想出这些来的?”点卤做豆腐,这个即便是连常临邑这种一心只读圣贤书,连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也都知晓。但不论是他还是旁人,都根本没有人想到过可以用这种方式去除粗盐中的苦涩滋味。或者说根本没有人想到过去除盐中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