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十九章(2 / 2)
众人依次坐好,林如海拿起筷子,给黛玉加了点菜,笑道:“琏儿上次来,将扬州各处都玩了个遍。宝玉才第一次来,先尝尝扬州的特色菜,等考完回来,姑父也让人领着你去玩儿。”宝玉连忙起来道谢,桌上又有贾琏这个交际人物在,也算是宾主尽欢。
宝玉在林府住了十来日,每日除了读书,便是向林如海请教。可林如海公务繁忙,那里顾得上,便把宝玉推给几位师爷。宝玉也不觉得有什么,诚心诚意向他们请教。林如海都看在眼里,很是赞赏。
他哪里知道,这些师爷随便拿出一个就比宝玉平常接触到的那些相公先生强多了。宝玉除了请教学问,还特意问了一些平常待人处事的道理。有一位刘先生特别有意思,他旁的不教,偏偏教宝玉如何说话,宝玉起先还不以为意,回去想后,越想越觉得有趣。可惜平日里还要准备科考,也没有多少时间去谈论。
又呆了一个月,宝玉还有去金陵告访一些亲朋旧故,不好再多耽搁。于是便趁着林如海休沐,便拿着几篇答题去了书房。
林如海看着卷子,点了点头。又抬头看着书案前站着的少年如松柏挺立于堂上,正谦逊的微微低头听训,很是满意,抚须笑道:“你这份答题答得很好,但这诗词一道太过老气横秋,一点没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不是说你写得不好,只是你还小,很不必如此。”边说着边走到宝玉跟前,引他坐下,一句一句掰开给他讲。
宝玉听着与素日那些老学究讲的很是不同,一时有些愣住了。林如海瞧见他这般摸样,笑道:“怎么了。可是姑父讲的哪里不对?你尽管指出来嘛。”
宝玉连忙站起身来,摆手道:“不是不是,宝玉怎敢如此,只是听了姑父所言,想起了小时候胡乱说话被先生骂的事。”
林如海听了此话,也来了兴趣,笑问是什么事。宝玉道:“小时候先生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后面一句理所应当,可前面一句却不认同。当时就说了一句‘难道明知皇帝是个昏君,也要去死不成?’引得先生一顿骂。”
林如海唬着脸道:“你说这话难道不该骂?”
宝玉之前瞧着林如海,也觉得他这姑父和蔼可亲,不是他父亲贾政那般人。可乍见林如海变了脸色也吓了一跳,连忙低着头等着训斥。等了半响还没见下文,便大着胆子抬头瞧了瞧,却看见林如海笑着脸。
林如海看着宝玉一脸疑惑的样子,笑意更深了,道:“你读了些书难道连忠孝礼义都忘了?你且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宝玉听了此话,一脸错愕,想了半天,大着胆子说道:“世人读书,不过追求治国平天下,可夫子说的却是曲解了,竟解成一味尽忠君上,那是于国有利,还是于民有益?这些人尽忠,也不过是文死谏武死战。可有时候,文官固然得了名声,倒显得被进谏的皇帝成了昏君:武官一心想着打仗,可打仗还需军需粮草补给,累累白骨才成就的战功,不知耗尽了多少活人的精血。也不见得是尽了忠的。”
林如海后退了一步,仔细上下打量了一下,直看得宝玉心里发毛,才问道:“那你读书为的什么?”
宝玉抬头,看着林如海,以前读书,不过是为了应付老爷,参加科考,也是为了还父母恩情。现在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姐姐妹妹们,是为了整个贾家,是为了不重蹈上辈子的覆辙!上一眼还呼奴唤仆的,转眼像牲口一样被人牵着走的场景他见过,也经历过。大姐姐元春在宫里苦苦挣扎,二姐姐迎春被夫家虐待致死,三妹妹探春远嫁南海,四妹妹惜春剃度出家。家里男儿不争气,女儿家能有什么好下场!
想到这里,宝玉沉声说道:“宝玉读书,不为国不为民不为君,只为家,读书科考,进则为家族争光,退则知法明理,不至于做出让家族蒙羞的事。”
宝玉抓了抓后脑勺,不好意思笑道:“宝玉是觉得今上新登基,体恤老臣,又加开恩科,正是好时机,便想去碰碰运气。姑父,您不知道,连我舅舅都升任九省督制了。新上任的赵时嘉也还记得我们家,上次请酒还特意请了琏二哥,便是对其他几位国公家也都是客客气气的,有什么事儿一说准成。”
林如海听了此话,十分惊讶,呆了好大一会儿,上前抓着宝玉双肩,着急问道:“谁?你说谁是新上任的?”
宝玉见林如海如此失态,也吓了一跳,道:“正是圣上身边的赵时嘉赵大人啊。”
林如海不可思议的松开手,跌坐在椅子上,满脸震惊。宝玉见状,也不敢再多说些什么,就胡乱行礼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