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秘闻(1 / 2)
打朝堂出来,司马懿朝不远处的式乾殿扫了一眼,发觉殿周围似乎多了些侍卫。
因上了年纪,司马懿平时是乘马车上朝。自掖门出来后,他和长子司马师一起同乘马车,回府用早膳。
府在东南。今日,司马懿特意吩咐车夫绕个远路,去城西一家铺子捎点东西,从西边绕行一圈儿。
马蹄声“得得”声响起,车轱辘沿着皇城墙根儿西边而行。
经过宫城西门阖闾门时,司马懿掀起车帘,眯起双眼,视线越过高高的宫墙,望着墙内一座颇为显眼的高峻楼阁——此阁奇峰突起,目测足足有二十五六丈之高,即使在皇城外,隔着老远也能一眼瞧见。
此阁是明帝曹叡时青龙三年所筑,当初建成后便立了规矩,只有皇室之人,方有资格入阁一览。因此除了陛下和一些个受宠的皇亲,谁也不知,上头究竟是何种风光。
“子元,你瞧见那匾额上的‘凌云阁’三字没有?”马车行出去一段,司马懿忽然开口道。
司马师望了一眼,点点头,“笔力非凡,当真有凌云之意!”
“那是韦侍中所题。”
韦诞韦侍中是当世书法名家,诸体皆擅,榜书更是潇洒大度,堪称一绝。颇为文墨爱好者推崇。夏侯玄在少时,曾随他习过几年章草和飞白,二人有师徒之谊。
“你还记不记得,当年他题写‘凌云阁‘,都经历了什么?”
这司马师倒是有所耳闻。因为韦诞题匾这件事,当年在京城几乎传得人尽皆知了。
青龙三年冬,凌云阁建成。需要人题写匾额。
难就难在,匾额离地有二十五丈,先前不知是工匠疏忽还是怎的,字尚未题,倒先把牌匾钉阁上去了!如何把人送上去题字,是个大大的难题!
这么个惊险万分的活儿,明帝曹叡随便一句口谕,“韦仲将不是善题署么,就交给他吧!”
金口玉言,断无更改之理。
陛下尊口一开,这活儿便落在年近六旬的韦诞头上了。
其实,完全可以找年纪轻些的人上去题字。譬如韦诞之子韦少季也擅榜书,并且颇得韦诞真传,不输其父。但是明帝点名坚持用韦诞。
既然皇帝已经开了金尊玉口,韦诞只能豁出命去上去写。
题字当天,明帝带着一帮大臣亲自到场观看。
传闻不如亲见。
等到了现场,抬头一望,不少人当场就发晕傻眼了!
这这这这么高!!人怎么上去?!
看着半空里那高耸入云的匾额,和那个特制的装人的大竹筐,韦少季和夏候玄几乎不约而同跪到了爽曹叡面前。韦少季恳求代父上去。
卫臻蒋济曹爽几人也纷纷过来想要求情,“陛下,这……”
“嗯?”曹叡略略皱着眉头,只是轻微嗯了一声,所有人下面的话都悉数咽回腹中。
这是夏候玄第二次以卑微请求的姿态跪到曹叡面前。他心中清楚,师傅今日遭此番罪,多半是受自己连累之过。
他却连开口求情都不能。
当初文帝对夏侯家有多恩宠,他儿子曹叡对夏侯家就有多刻薄苛刻。
他太了解曹叡此人的恶趣味,你越不想如何,他越偏要如何。
题字之前,工匠先将一只巨笔装入一个竹筐,而后韦诞也进入竹筐,这巨笔几与韦诞身高等同。再由几名大力工匠用粗麻绳摇着辘轳,拉着竹筐,慢慢将人拉至半空。
一丈,两丈,三丈,五丈,十丈……竹筐颤颤巍巍地离地。
伴随着竹筐升高时“吱吱呀呀”令人心惊肉跳的声响,韦诞慢慢升至半空。
往上一看,是青天白云。往下一看,所有的人都变成一个小黑点。
他强自镇定,深吸一口气,抬臂,松肩,执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地写完,“凌云阁”三个大字跃然匾上。
“好!真笔力非凡大气磅礴!天下第一榜书名不虚传!”曹叡带头抚掌大笑。
“陛下英明!”
“陛下好眼力!”
忙于逢迎圣上歌功颂德,大多人都忘了半空里筐里之人的死活。
韦诞方才强自提着一口气完成差事。下来却比上去时更难。
上去时拉轱辘只要匀速用力即可,下来时却没那么容易控制力道。而且,既然题匾的任务已经完成,若是皇帝要存心为难谁的话,下来时谁都难保证中途会不会出点儿什么意外。
夏候玄身姿笔直地立在筐下,他和韦少季一直仰着头,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