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1 / 2)
既然决定要进京赴试,那相关科举制度必然要了解。
这个世界的科举制度很是奇怪,三年前甚至没有科举这个说法,是举荐制,即由身负一定官职的人向朝廷举荐人才,皇帝知道这个人后就把人叫过去问答,若是觉得这个人可以,那就封官。
现在这个时段更像是举荐制和科举制度的过渡阶段,两种制度都在运行。
作为一名读书人员,如果你想当官,可以一步步考上去,即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其中秀才甚至还可以买,只要你有相应资格。童生秀才举人每年都考,进士却是三年一考。当然,也可以如之前一样让人举荐,直接和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们一起参加考试。
考试的内容也是一言难尽。
童生秀才默经义,举人进士考文章和诗词,而且最后文章诗词侧重比为三比七。
正因如此,当初马文才直接决定不参加科举不当官,买个秀才身份就行了。
但现在决定要参加科举,那就只能参加举荐了。
马文才给自己鼓劲,“今年就是来长见识的,多积累经验!”
赵珽摇头,不赞同他的说法,“我相信以贤弟的才能,今年定当高中!”
赵珽叹气道:“若不是时间紧急,贤弟一步步考上去,更能证明自己的实力。”
马文才哈哈笑,“我的实力有多少我还不知道?什么诗词歌赋,我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赵珽深深看了马文才一眼,不说话了。
在他眼里,这是马文才太过谦虚了。
说起来,这种科举制度还是上辈子马文才先提出的。
相比于举荐制,科举制更能广纳人才,降低滥竽充数的概率,同时增加文章经义考试,能直观的得出对方的实际治理水平和适合哪个部门。
还有那句天子门生,更是说到了所有当权者的心坎里,当初能够说动皇帝开办科举制,这就是主要原因。
除了科举制,还有吏部定官员考核等建议,都十分实用有效,这些赵珽都一并借他人之口告诉了大皇子。
看着马文才,赵珽心中突然涌现一股羞愧之情。
若是这科举制是由马文才献策……
赵珽清了清嗓子,“到京以后,我会托礼部尚书举荐于你,这段时间,你就住在我府里备考吧。”
马文才摇头,“我爹已经同马氏族里打了招呼,让我住到马御史家里。”
而且现在他和六皇子婚约一事还没彻底解决呢,这时候主动凑过去,怕是马太守能直接赶来京城打断他的腿!
赵珽心中也明白,但还是想试一试,这会儿被拒绝也在意料之中,“你放心,我会尽快找我大哥说清楚,彻底解决这件事。”
马文才笑着点头,“那就有劳大哥了。”
正在说话间,船夫笑着走了过来,“两位公子,咱们刚刚捞到一条大鱼和一些河虾,正准备做河鲜三吃,公子可有兴趣?”
马文才眼睛一亮,“谁主厨?”
船夫笑着道:“我们船头,公子不知,他可是在这水上长大的,这些河鲜怎么吃最是味美,他最清楚不过。”
马文才抚掌,“好,你去说一声,稍后我们便至。”
等到船夫走后赵珽才摇头道:“你呀,一听见吃的就走不动道。”
马文才招呼上问之,拉着赵珽往外走,“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我不过重吃一点,又有什么不对?”
甲板上已经支起几张木桌子,客人们三三两两的坐着,在甲板最前方,船头正手脚麻利的片鱼。
第一道菜是生捞鱼片,众人吃了,纷纷赞不绝口,称其鲜嫩滑弹。
马文才却没有入口,而是拿筷子一点点翻看起鱼片。
船头片的就是鱼身上的侧面肉,没有一点脊背和鱼肚,片出来的鱼肉片轻薄透亮,能清楚的看见鱼肉的纹理,并且一点鱼刺都没有。
马文才点点头,心满意足的放下筷子。
赵珽问他,“这么高兴?”
马文才笑,对赵珽称赞起船头的刀工,“看来我们是有口福了。”
隔壁桌的客人好奇的看着他们,其中一个商人打扮的男子笑道:“听这位公子所言,也是懂吃会吃之人,既然如此,为何不享用美食?”
赵珽也好奇的看着马文才,毕竟对马文才而言,如此美味在前却不享用,根本不符合他的画风。
马文才脸上带出几分羞赧,“说来惭愧,在下自小脾胃略弱,所以对于生冷一类的东西,素来敬而远之。”
赵珽眨眨眼,不明白为什么马文才要撒谎。
马文才喜欢吃,也会吃,从来就没见他顾忌过什么,说是不吃生冷,天热的时候啃果子嚼冰块的事没少干。商人听了点头,“这也是,出门在外,还是注意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