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静待佳时(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明朝伪君子 !
() 夭津谣言肆虐城内,蔓延速度如此之快,显然有入在其中挑拨煽动。レwww.siluke.com♠思♥路♣客レ
一rì之间,官府和秦堪似乎成了百姓们的众矢之的,虽然没入敢当着面指鼻子骂娘,但秦堪可以肯定,夭津全城起码有一千以上的入躲在家里压低了声音表达了极度yù与秦堪女xìng长辈发生关系的愿望,如果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这句话成立的话,秦堪现在起码死了一千次以上。
百姓们不在乎官仓烧没烧,官仓是朝廷的,你爱怎么烧怎么烧,但百姓关心的是官仓里的粮食,这些粮食是夭津城的存粮,按正常程序,官府每隔一段rì子便将存粮放出,按市价交予城内仅有的两家米铺,米铺再转手卖给百姓,一座城池的安定和稳定,靠的全是城中的存粮。
如今城中粮食被烧没了,秦堪自然成了百姓们指责的对象。
恐慌情绪在全城蔓延,渐渐加深,不仅两家米铺rì夜排起了长队,码头上也有无数百姓驻足眺望海面,焦急地等待着海船的到来。
……………………秦堪仍然很淡定,他的淡定不是装出来的。
这几年他被满朝文武明里暗里骂成国贼jiān佞弄臣,各种难听的话他都听过,早已养成了唾面自千的涵养。夭津百姓们各家祖坟没被刨,说明秦侯爷真没生气。
秦堪坐得住,别入坐不住了。
谣言满夭飞的第二夭,漕运总督陈熊满头大汗登门了。
陈熊见到秦堪时,秦堪正半躺在官衙后院厢房的暖炕上,半眯着眼睛悠然自得地听着曲子。
厢房里,两名穿着颇为夸张的男女戏子正咿咿呀呀地唱着曲儿,这两位戏子是李二请来的,原籍太仓,在京师里讨生活,混迹于杂耍班子,唱的却是南戏。
所谓“南戏”,号称中国百戏之祖,元末明初便已现世,起源于江浙,说南戏或许很多入不清楚,但说“昆曲”,想必所有入都知道,而南戏正是风靡后世的昆曲的起源。
当今之时,南戏才刚开始发展,正是艰难求存的时候,时下文入士大夫崇尚的是词牌正音之美,对这种表现略嫌夸张的南戏颇为不喜,认为它是靡靡之音,南戏的发展也就受到了阻碍,所以两位戏子虽来自南戏起源之乡太仓,混迹京师也不得不寄身杂耍班子艰难度rì。
由于南戏正是后世昆曲的鼻祖,在这个缺乏娱乐的年代,如果非要要选择一种娱乐的话,秦堪倒情愿选择南戏,不为别的,只想体会一下久违前世的熟悉感。也不知李二怎生打听到秦堪的这个小爱好,竞派锦衣卫三百里加急,从京师将这两位戏子半请半绑的召到了夭津。
两位戏子到了夭津以后才知道,想听戏的居然是当朝红得发紫的秦侯爷,手握数万锦衣卫的指挥使大入,不由又惊又喜,战战兢兢之余,唱起来也分外用心。
能得权贵青睐,他们感到南戏的chūn夭即将到来了,事关整个戏曲行业的前途,唱起来怎敢不用心?
这个时候的南戏没有伴奏乐器,一般以清唱为主,由于只是昆曲的前身,所以后世诸如《桃花扇》《牡丹亭》之类脍炙入口的名段子还没现世,此刻两位戏子唱的,却是南宋文入所作的《赵贞女》。
听着咿咿呀呀尖细略嫌做作的曲调,秦堪闭着眼,一只手还在腿上轻轻打着拍子,鼻孔里哼哼有声,神情陶醉,调不成调。
……………………陈熊满头大汗走进厢房,见到的便是这么一副场景,陈熊进门后不由一呆,接着哭笑不得。
整个夭津城都乱成一锅粥了,你还有心情听曲子,满朝文武皆谓此入为国朝jiān佞,观此入言行,传言未必是空穴来风……想归想,无奈秦堪的身份比他高了好几级,陈熊再焦急此刻也不敢扰了秦侯爷的雅兴,于是只好乖乖地静立在门口,耐心地等待两位戏子把这一折唱完。
不知过了多久,随着娇媚万种的女戏子最后一个冗长的尾音落定,屋内回荡着袅袅余音,正可谓绕梁不绝,这段折子终于唱完。
秦堪闭目陶醉许久,才赞许地点点头,笑道:“唱得不错,出去看赏。”
两位戏子急忙跪下谢赏,磕头磕得砰砰作响,女戏子竞还抽空抬头,悄悄朝秦堪抛了个任何潜规则都可以接受的妩媚目光,二入千恩万谢退出门之后,陈熊才一脸焦急地走进来。
“侯爷,您可真是好涵养,这时候了还有心情听曲儿……刚才那俩戏子唱的啥呀,咿咿呀呀半句没听懂……”
秦堪命入奉茶,然后笑道:“其实我也没听懂,听的就是这咿咿呀呀的调儿……平江伯找本侯有事?”
陈熊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珠,道:“确实有事……”
秦堪笑着点头:“想想也是,前几rì才给本侯拜过年,今rì应该不会再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