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吴禄贞(2 / 2)
这是一所培养下级军官的学校,收年满十八的有培养前途者入学,年方十七的禄贞是破格入学的。他在那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自幼学过的格制学,此时发挥了作用,使他接受“西学”较他人容易。
一次,他甚至走上讲台去纠正日本教官证错了的几何题,他毫不客气地在教官演算的题旁打了个大“X”,口说:“你证得不对!”自己从从容容地证出了此题。
日本教官被他的“胆大妄为”弄得目瞪口呆,又发作不得。
这件事当时使全校为之轰动,被人们盛赞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其实,这不过是被欺辱,被人看不起的民族阿Q精神的一种自我安慰。
老师就不能证错一道几何题吗?一道几何题老师做错了,学生能做对,也没什么可奇怪的。老师还是老师,学生也还是学生。
国人讲求尊师重教,外国老师就不应当尊重吗?所有的外国人都欺负中国人吗?即使在那个年代真心帮助一个懦弱民族之人也大有人在;说不定这位日本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因为长期的受欺辱,被人看不起,有时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形成一种类似于义和团的那种盲目排外情绪。
从这件事上,吴禄贞所表现的是不是这种情绪呢?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像吴禄贞这样的先进分子,这样优秀的人,也是很难逃脱的。
还有,从这件事上。也反映出吴禄贞过于张扬,过分自信的性格弱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个弱点,最后要了他的命。
一八九八年冬,禄贞被派去日本学习军事,先入成城学校,后入士官学校骑兵科。
推荐下,【 \咪\咪\阅读\app \.mimiread.\ 】真心不错,值得书友都装个,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他目睹了明治维新后蓬勃发展的日本,更感到清廷的腐败和自己国家的落后。在日本,他有机会接触到反映欧美各种新思想的书籍,他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此便醉心于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学说,认识到要救中国,不仅仅是建立军事武力就能挽救的。非得彻底地改革政治,推翻清廷这个腐败的政权才行。
他于是与傅慈祥、沈翔云等人,发起组织了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该会以“联络感情,策励志节”为宗旨。目的是联络同志,讨论革命如何进行。
他此时的革命思想,还是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
此时侨居日本横滨的孙中山先生,在日成立兴中会,并注意从留学生中吸收成员。
吴禄贞经人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先生,他对孙先生学识之丰富,非常佩服;对孙思想见解之成熟,也十分倾心。
交往之中,对孙先生的革命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毅然加入了兴中会。从此,他成了一名民主革命的自觉的战士。
这就是孙中山先生在祭文中所说的:“昔在东海,谈笑相逢。”
他们的革命友谊,从此开始。
一九九零年夏,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革命党人决定趁此大好时机,在南方发动起义。吴禄贞认为“夏口兵冲要地”,建议以武汉为发难基地,以便控制南北要冲,然后出师北伐。
孙中山先生赞同此建议,命吴禄贞、傅慈祥主持长江流域的起义,又派人回国联络会党;他自己则将主持珠江方面的起义。
吴、傅二人受命后非常高兴,着手准备,但苦于没有经费。
此时,毕永年告诉孙中山先生:“唐才常已从康有为处得到了两万元款子,计划起兵,款为新加坡华侨所捐,还将继续有。”
通过商谈,双方同意联合起义。孙中山先生还亲自出席了梁启超为唐才常、吴禄贞等人举行的饯行宴会。
毕永年(1869—1902),湖南长沙人,清拔贡。少读王船山遗书,萌反清之志,与谭嗣同、唐才常交善,参与维新变政,暗中结交会党。一八九八年八月赴京,康有为欲委其领兵围颐和园杀西太后。政变后剪辫、焚贞照,以示脱离满清政.府统治。赴日本,谒见孙中山,与保皇派绝交,加入兴中会。
吴禄贞与唐才常一同秘密潜回国内。
唐才常在上海张园召开会议,将原“正气会”改名“自立会”,“勤王军”改为“自立军”。他对保皇党称“勤王”,对归国留学生说“保国保种”。唐才常为谭嗣同的密友,他热心举义有很大为友报仇的成分。
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佛尘,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贡生,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戊戌政变后,去日本、南洋集资,回沪后创“自立会”,旋于汉口谋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被捕就义。著有《唐才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