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远东来客(2 / 2)
“好!好!好!”威廉大声连说三个好字,随即便差人撤下笔墨,又请许景澄入座道。
看着这幅五尺中堂,威廉估计若是放到前世的好年景,这幅字怕是要值个百八十万没问题的。
“自从看过中国的书法之后,我便十分爱慕,所以这里还有个不情之请,乃是希望许公使闲暇之时教我一些汉语和书法之道,不知公使意下如何?”
“陛下既由此吩咐,微臣定当照办便是。陛下谦恭仁爱,博学多识,若是不弃,微臣十分愿意和陛下多多交流。”许景澄微笑着颔首道。
担任翻译的是一个曾在江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手下工作过的德国人,名叫里克。他把威廉的讲话翻译的文绉绉的,颇为生动,想来许是在中国久了,也有了一定的汉学底子。
威廉笑了笑,并未多说什么。随后话锋一转道:“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我是怀着十分的善意与同情的。在亚洲大陆,中国和伊朗算是两个为数多不多的保持独立的国家,而且就国情而言十分的相似。中国的统治者是来自东北方满洲地区的异族,波斯的统治者同样是来自该国东北方突厥斯坦的土库曼异族。两个不到总人数1%的外族人竟然都建立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统治。这真算是一个奇迹了。”
“陛下此言是何用意,敢请明以教我。”许景澄眉头微蹙道。
“并无特别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许公使。中国的强盛绝非是建立在满清统治的基础之上,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莫不是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凝聚全体国人的精神与干劲,使国家变得强大。当今之世,即便遥远的亚洲,也是民智渐开,如果我所料不错,十年之内波斯的土库曼人的政权必然垮台,代之以波斯人自己的民族政权。至于清国,十年内或许不会垮台,但绝不会超过二十年。”
威廉的这番话,每一个字在许景澄听来无不振聋发聩。
随后,威廉主动扯开话题,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许景澄离开后,一直在身旁陪同会见的赫伯特不由的说道:“陛下似乎对中国颇为了解,而且很有兴趣。”
“当然,我不光对中国有兴趣,也对日本有着同样的兴趣。随着欧洲文明的东传,亚洲人迟早也会崛起,正如我们依靠英国早先取得的科技成就迅速发展了本国工业一样。我不久前曾经专门接见了从日本归来的总参谋部军官梅克尔少将,他在日本7年时间,参与了该国陆军大学的创建。他认为日本是亚洲唯一的一个正在的崛起的民族国家,国民的刻苦、勤奋和坚韧的精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国家人口并不比我们少多少,如果他们也从欧洲学习先进的工业技术,那么或许用不了太多时间就能成为远东地区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果仅凭人口而论,中国的人口可是全世界最多的,比全部欧洲人口的总和还要大,按照陛下的逻辑,这个国家岂不是更有潜力?”赫伯特笑着说道,似乎并不认同威廉的观点。
“问题就在于中国的统治阶层和国民阶层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占国民绝大多数的汉族人一旦强大,则满洲的统治者必然失去对国家的控制,所以他们必须要千方百计压制他的国民,让他们永不停歇的内斗并为温饱而挣扎,从而失去尊严和美好的品性,并丧失反抗意志。阿美士德很早以前就说过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威廉若有所思的说道。
“阿美士德是谁,我怎么没听说过,是外交部的人吗?”
“当然不是,那是英国的阿美士德勋爵,他曾于1818年受女王的派遣出使中国。”
赫伯特听了威廉的话,轻松的耸耸肩,仿佛是再说:我已经被雷的太多次,现在已经进入免疫状态,您请继续。
“他在中国停留了数个月之久,据他的观察,中国相对欧洲已经退化成了半蛮荒,在内政上,这个国家几乎任何一年都不间断地有省份爆发起义,政府就是少数鞑靼贵族靠暴政统治着三亿中国人。这大概就是他写给女王的条陈中的原话了。”
“陛下知识广博,真是让我打开眼界。不过要说对中国的了解,我想没有谁没有比得上柏林大学教授李希霍芬男爵了,他曾亲身在中国内陆游历4年时间,走遍了13个主要省份。他除了公开发表的一本专注《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外,还直接提交给俾斯麦首相一份关于中国的报告,这份报告目前依然是外交部的核心机密资料。”
“那本公开发行的书当年曾很是流行了一阵,不过那份秘密的报告我却是没有听俾斯麦首相提起过。”
“可能是父亲觉得中国太过遥远,还无法进入现实的重大决策层面,因此才没有和您提起的。”
“这倒也是,我们的核心问题依然在国内,在欧洲。”威廉一边说,一边不由得叹了一口气。</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