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引蛇出洞(2 / 2)
骄兵必败,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刘延庆的这个弱点。
考虑好之后,宋清把朱武找来,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随后开始调兵遣将。
大刀关胜率一万人马迅速往沂州承县集结,在沂、徐边境扎下大营,做出一副要进攻的样子。
呼延灼、徐宁、高宠,率五千骑兵作为主力攻击人马,秘密进入沂州山区,他们必须做到不能让朝廷人马知道他们的存在,以便实施突然打击。
刘延庆是个知兵的将领,如果不能一战而下,又被他发现梁山骑兵的秘密,他势必会龟缩回城,那样一来,就非宋清所愿了。
派出这两路人马后,宋清则率五千近卫军进驻在沂州府城,随时配合前方歼灭朝廷人马。
梁山方面,吕方、郭盛率一万人马驻扎在济州金乡一带。金乡对面就是单州的鱼台县,再过去百里就能进入徐州,直插沛县。
当然,梁山方面的人马只是摆摆样子,主战场还在沂、徐边界。
梁山人马的频繁调动,立刻引起朝廷方面的警觉,从梁山人马驻扎的地点看,他们显然是冲着徐州去的。
徐州目前有重兵把守,朝廷倒是不担心徐州有失,只是想不明白,梁山宋清不是一直说不反吗?那么此举同造反有什么区别?
想归想,在舆论的控制上,朝廷显然落后梁山许多,而且目前朝廷上下议论的焦点都在王甫收回的那几座空城上。
虽有老皇帝暗中回护,王甫现在也颇有点焦头烂额,而且由于过分的表现,已经引起梁师成的妒忌,老太监正寻机扳倒王甫。
所以说老天似乎都在帮宋清,只要宋清没有旗帜鲜明地造反,在一般百姓心中,就永远都是正义的化身。
此时驻扎在沛县的刘延庆也接到梁山人马调动的消息,正如宋清所想,他根本没把山贼起家的梁山人马放在心上,不过一群泥腿子而已。什么童贯、高俅,都是饭桶,如果早让自己来剿灭梁山,宋清小贼就不会嚣张到今天了。
刘延庆和他手下的人马都南方人,有点不适应徐州的天气,而且沛县里也驻不下这么多的人马,所以他的大营至今还驻扎在城外的帐篷里。
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许多士兵都患上了风寒。可是朝廷不让他们返回南方,无奈之下,刘延庆只好逼着沛县令给他们准备房屋,让他的士兵全驻进城里去。
沛县虽是大县,可一下去那弄那么多房舍给刘延庆的两万人马驻扎?若不答应的话,又怕惹怒刘延庆。县令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梁山出兵的消息到了。
按县令的级别来说,梁山人马的动向根本不会报到他这里,可听却偏偏知道了,那是因为他有个远房亲戚最近来他这里探望,顺便为他带来很多他意想不到的消息。
同时,这位亲戚不但能带来消息,还能出主意帮县令排忧解难。这不,在这位亲戚的建议下,县令胸有成竹地来到了刘延庆的大营。
刘延庆这个人虽有些刚愎自用,不过却对朝廷的旨意奉行不误,不然也不会带兵出江南跑到这里来了。
他现在的心情也同这天气一样,一天比一天坏。
宋清没有像太子说的那样死掉,所以他留在这里已经没什么意义,他倒是也能理解太子的心情,可手下的这些兵不理解啊!许多人都吵着要回去,弄得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无奈之下,只好整天躲在大帐里喝闷酒。
今天的酒杯刚端起来,亲兵来报,沛县令到了。
刘延庆正逼着沛县令安排士兵的住宿问题,听说沛县令自己主动来了,以为是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忙让人把沛县令请了进来。
沛县令进来之后,先向刘延庆施了一礼才道:“将军大喜,下官想到一个能彻底解决弟兄们住宿不习惯的办法”
还有能比让他们回江南更好的办法吗?所以刘延庆的想法还是固定在房舍上面。
“房舍都准备好了?”
沛县令笑着摇了摇头,在刘延庆没来得及发火之前,忙接着道:“下官听说梁山人马要侵犯我徐州,所以才想到一个能让大人带兵返回江南的好办法”
梁山出兵的消息也不知道是谁走漏的,现在沛县上下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刘延庆倒也不奇怪沛县令的消息灵通。
但最让他上心的当然还是沛县令提到的有办法让他们返回江南。
忙追问道:“哦?是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将军,下官知道您当初就是为剿灭梁山贼寇来的,如今贼寇已经近在咫尺,您为何还不出兵?我知道您想说朝廷没有命令,可下官也知道一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现在您带着这些水土不服的弟兄们驻扎在这里,而且还可能无限期地驻扎下去,弟兄们能没有怨言吗?”
顿了一下又道:“梁山贼寇算什么?跟您这些百战精兵比起来,不过一群土鸡瓦犬,只要您一战消灭他们,到时您进可继续收复朝廷的失地,退也可理直气壮地返回江南。刘将军,下官说的可在理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