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夏收下(2 / 2)
经过近十天的努力,江东军所屯田的区域都普及了打谷机的使用,而秋收也完成了一大半。收获的粮食让所有人都眉开眼笑,因为粮仓已经满了。必需零时建设新的粮仓才能满足需要。
经过粗略的计算,江东水稻平均亩产量居然到达了两两百千克(江东新度量单位)!两百千克换算下来,就是后世的四百市斤,和后世解放前不适用化肥不杂交的时的亩产二百五十千克还有差距,但即使如此,这个成绩也足以振奋人心。因为如今的亩产已经死这个时代传统耕种亩产的两倍了!事实证明,一定程度的密植水稻,并不影响水稻产量,反而能让水稻更抗倒伏,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水稻收割之后,就必需继续下一件晚稻的种植了,但看了时间显得有些紧张了。不得了,姬云再次祭出了后世的一招。将其它剩余的那部水稻施行双季连作。
连作稻有叫做再生稻,是指在水稻成熟之后,只割去水稻上部三分之一的部分,将其三分之部分留下来,这部分输掉上存在休眠芽,在适合的水热环境之下,它会继续生长,最后抽絮装出新的水稻来,这种水稻生产方式在汉代时就出现了,距离现在还有数百年。
再生稻产量上无法和新种植的数道相比。再生水稻产量只能达到第一季的一半。再生稻适合于那些生产两集水稻稍显不足的地方和劳动力不充足的地方。
如今江东一季水稻产量一季让人如此辛苦了,姬云希望下一季大家能够轻松一些。把人累坏了,还谈什么好日子,温饱是最基础的东西,当基础被满足之后,适当的放松是必要的,增加单产,改进工具解放生产力,这才是王道。
一季水稻收割还没有完成,江东的土地上,人人都获得了丰收。加班加点的工作,每个人的工分都急速暴涨,不仅暴涨,额外的工分奖励让所有人都能在家里建起一个大粮仓,把粮食装得满满的。
不仅仅如此,那些从楚国和越国前来作短工的人也小有成就,他们不仅在工作期间每日吃得好吃的饱,也获得了许多工分,许多人一季的打工下来,居然每个人都能用江东的工分换得八百多千克的水稻,这相当四亩水田的产量,一个人每天吃一千克大米都能连续吃上一整年。
比起在楚国或者越国累死累活的辛苦却吃不饱饭的日子,许多人发现,与其那么辛苦还不如放弃家乡的土地来这里作长工,虽然没有当地户口待遇差一些的,但一家人吃饱穿暖绝对没有问题。
加上江东粮食管理严格,想要将粮食带出江东,就必需缴纳重税,如此一来,带走的粮食只有百分之七十的样子。这更加让许多外来的务工者肉痛了,最终许多人作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将回到家乡,将自己的亲人都带过来打工,过好日子。
江东打工都是好日子,这里外来务工者税收比起普通江东百姓要重两倍,而且没有医疗保险和免费教育。但是几年无不良剂量之后,就有资格申请加入江东,如果懂得手艺,或者学会江东文字和法律,或者加入军队效劳,或者和江东人结婚,都能快速成为江东籍,过上好上等人的日子。
稻谷的产量不断增加,江东外来人口也不断暴涨,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里,江东人口一下子增加了近七十万。
周末会议的时候,唐屈向姬云汇报,江东地区,江东籍贯人口——楚国移民,吴人,越人,东岛人和辽东半岛莱人等——非江东籍人口总数已尽接近了两百万人。总体上人口数量已尽达到了中原地区中等强国的水平。像这个事情的燕国,人口总数也不过一百多万。
而江东地区的近两百万人口,是基本解决了温饱的人口。团田的水稻已经能够满足江东一年的吃饭问题,而第二季呢,还有原有江东的原住民的田地呢。
听到这个报告,姬云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在这个地广人稀的时代,技术扩大生产量。江东粮食如果不流入各国,那么市场上粮食价格会跌到离谱的地步,那些囤积田地的地主们,很快就会失去他们原有的风光时代。土地种粮食会逐渐失去生财能力,而随着农民们温饱问题的解决,商业市场会不断扩大,商人会成为江东富有的阶层,江东,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向外而言,拥有如此的经济能力,高科技的生产力,姬云对于和燕国争夺辽东,和楚国争夺赣鄱之地,吞并越国,更加有底气。俗话说的好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应该就这意思了吧。
既然物质充足,那么就该谋划接下来的大事情了。姬云的目光向会议厅的大地图望去,这是一幅凭借着记忆画出的东亚地图,而江东,就在这张地图最中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