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釜底抽薪(2 / 2)
西方所传的运用三角帆利用逆风航行的技术,据说是来自八世纪东印度群岛(正是唐朝时期)。可是,在那个时期,航海技术最高的就是中国人,因此,只有东印度群岛的人学习唐朝人的技术,而没有唐朝人学习东印度人的道理。
只可惜愚昧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治,断送了我国曾经那么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此时,沙船的船型,已经基本定下来。除了使用铁钉连接技术之外,还出现了水密舱。顺带说一句,除了三角帆是阿拉伯人就会的以外,西方帆船的所有技术:横帆,舵,逆风航行,水密舱,都是从中国传入的。当时阿拉伯人和中国人贸易,都愿意用宽大,舒适,安全的中国帆船。
张亮的五百艘大型沙船,吨位大概在五百吨到八百吨之间,吃水浅,满载吃水不过一点五米,所以适航性非常好。尺寸约长四十米,宽十米左右。
这五百艘大船,如果首位相连,船队长达二十公里……这相当于高丽南浦江段最后一段的总长,甚至超过了平壤到加尸城的距离。
于是,李治便有了想法,他说:“父皇,我有定计。我军应当在江对岸扎营,威慑对岸敌军,然后遣精兵三万,乘张亮的船队,直接在平壤南五十里的南浦登陆,直扑高丽都城,此战既可完胜。”
之前,长孙无忌反驳李道宗的直扑平壤的理由,主要是辽宁全境尚未平定,安市等城内尚有超过五万的高丽军队,如果贸然分兵,如果前军在高丽腹地被陷,后军就有被高丽军队围歼的危险。而此刻辽宁全境已平,再分兵突袭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这样的军策,很快就一致通过。李世民下令,长孙无忌和张亮,统领水师,在南浦登陆后,建造码头,保证后续粮草供应。领兵五千。李治和李道宗,为此次主将,领军三万,乘船攻击平壤。
李世民自己则坐镇乌骨城大营,并且派遣一万人马在鸭绿江的高丽军营对岸扎营,迷惑敌军。
六月十五日,李治,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先在鸭绿江扎下营寨,然后偷偷的退往鸭绿江口以西二十里修建的临时码头处,张亮和五百艘沙船已经在此待命。三万五千士兵和操船的一万水军便沿着东南方直直的杀过去。此时海风为西南风,因此不算顺风,速度不快,每小时只有十多公里。六月十六日傍晚,经过一百七十多公里的航程,大军抵达南浦江口。
六月十六日夜,经过五个小时,三万五千军队便在南浦立好临时码头,顺便攻占了毫无防备的南浦城。李治下令让李道宗的五千骑兵就地修整,尽快从晕船等不适应中恢复战斗力,以备明日的狙击战。另外两万五步卒则连夜行军,十个小时后,也就是六月十七日凌晨抵达了平壤城西北,阻断了高丽军博川部回援平壤的道路。从高丽渔民能够得知唐军的动向开始,到平壤城被封锁,不过十八个小时。此刻不要说高丽军义州部和博川部毫不知情,连渊盖苏文也只是接到唐军水师的报告,而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状况!
六月十七日中午,平壤城陷入了一篇恐慌,整个城市只有两千守军,而城外的两万五千精锐唐军已经吃饱喝足,养精蓄锐的着平壤的城墙了。他们毫不惊慌,因为李道宗的五千骑兵也恢复了力气,不紧不慢在赶来狙击援兵的路上。
得到消息的时候,渊盖苏文一屁股坐在地上,喃喃道:“真是神兵天降,神兵天降啊!他们是怎么这么快就来了!这不可能,不可能啊!”
他的手下一起使个眼色:“莫离之,我们降了吧!唐军不会把我们怎么样的!”
渊盖苏文还在犹豫间,只觉得脖颈一凉!然后天旋地转见,到一个无头躯体正在喷溅鲜血,那,那不是自己的衣服吗?
他手下的侍卫背叛了他。他们说:“莫离之,我等也是没有办法,只有这样,唐军才会封赏而不是杀了我们……”
六月十七日下午四点,平壤城头竖起了白旗,守军高举一个人头,喊道:“渊盖苏文死了!渊盖苏文死了!高丽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