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百五十七章 何去何从(上)(2 / 2)
马超虽然自负
将悍勇精锐,但面对金城数十日不下,士气渐落,又之敌的局面,亦知形势不妙,然而即便如此,他却并无丝毫惧意,就算曹操都被他杀得丢盔弃甲,这些当日曾为自家所辖的兵将又怎会被他放在眼中?
现实确是如此,虽然李堪得张横、候选、程银五万援兵之助,金城转危为安,但一来几人互不买账,二来一直又对马超极为忌惮,在张横唯一一次与马超交手险些命丧其枪下后,任凭马超如何叫骂、奚落,他们纵是兵多粮足,竟再也无人敢出城一战。
金城虽恐再难攻取,但真正令马超不得不退兵地,却是粮道被袭,那只不知从何处冒出的数千骑兵来去如风、如若鬼魅,在人烟稀少的原野上神出鬼没,专袭他的粮草、辎重,令本就补给紧张地马超再难支撑下去,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自幼身在军中的马孟起,怎不知粮草、后勤之重?军兵连吃地都没有,还打个屁仗!况且不说他手中无有多余兵力,就算有,也显然无法广袤的原野上护得周全。
粮草不足乃是退兵之因,却非令马超忧虑之故,他所不安的,是夏侯渊帅八万大军再次围困天水的消息,及诸葛亮托人带来的那封书信。
起初马超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曹操是从哪里变出的八万军马,当日他是得到确报曹军大部赶往汉中后,才率军袭往金城,要知曹操兵马虽多,可寿春防孙权,樊城挡关羽,又与刘备争汉中,怎还会有如此多的军队来攻天水?莫非曹阿瞒会洒豆成兵不成?直到数日前接诸葛亮书信,他才知其中缘由,那封几经辗转交到马超手中,并被他看过十数遍的信中道:“亮初闻将军引兵向北,虽微有所憾,却亦望将军旗开得胜、所向披靡,如西凉重归将军之手,则我家主公与孟起将军、孙将军便成夹击之势,共讨曹操,此乃汉室之福、天下之幸,亦是将军之父寿成公昔日之愿也。然亮观如今之势,深觉不安,曹操虽分调大军自斜谷、子午往汉中,但却只见其先锋速至,未见其中军急来,是故亮恐曹军行迷惑之姿,明为救援汉中,实则暗袭天水,以断将军归路,望将军谨查。再者金城李堪虽弱,又与程银等人有隙,然倾巢之下何有完卵?若将军未能速取其地,则恐曹操将促其等往救,还请将军明察。诸上之思,乃亮之妄断,虽有簪越之嫌,却乃出于至诚,将军莫怪。然天下之事,变化无端,若亮所虑得中,此有三策献于将军,望可助将军脱一时之困,而再显威胜之姿也。计一:离金城取抱罕,而后弃天水合兵于临洮,以陇西为根基,以抗曹操,此乃求稳之策也;计二:自金城挥兵东北,急袭石城,得粮草补充后,兵进秦川,与天水成犄角之势,此计变数最多,然得益最显;计三:经狄道直援天水,以解曹军之围,此计颇险,亮料曹操若围天水,必遣精骑扰将军粮道,亦恐有伏兵于沿途,是以当慎之又慎……。
马超脑海中反复回想着诸葛亮言,此信显然到得自己手中有些迟了,但如今形势,却果如诸葛孔明所料,此人真乃神人也,不过那三条计策到仍可用,只是究竟该如何选择?虽然李堪等人畏惧自己之威,不敢追击,但时间却依旧紧迫,天水的情形他最为明了,不足四万疲兵于粮草、军械均匮乏时,到底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