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燕山军事大学!(1 / 2)
清华大学?鞨
什么来头?
众臣一片懵逼,京畿这边也没有个叫清华的地方,莫名其妙的建立这么个大学——不对,这不是重点,感情在陛下眼中,一个北京大学不够,还要弄个清华大学来装科举进士?
那得多少进士……
去年的科举取士,足足两千多人。
以往那些科举一甲中第的天子骄子,本该有大好的仕途前程,结果被一股脑的丢进了北京大学,名曰“深造”。
对于那些本该科举中第便入人间青云的天子骄子而言,何其不公。
两千多名啊……鞨
全部混杂在北京大学里。
这当中除了一二甲和同进士,还有将近两千人只是过了科举那一关,连殿试都没有参加的资格,结果却一二甲和同进士们一起在北京大学里深造。
据说……
据说要深造一年,要今年秋闱之后,才会被陛下安排。
可两千多人,一二甲进士和同进士们固然出仕的希望更大,但那两千多人陛下怎么安排,大明的官场也没办法一下消化这么多人。
何况今年还要扩大科举规模。
关键是这样一来,士族世家在科举上的天然优势大不如前,毕竟取士这么多,意味着世家士族出身的进士遇到的竞争更多,鬼知道有多少人才。鞨
不是考得好,在仕途上就能走得更远。
比如大宋朝,文化最繁冗之时,能做到同中书平章书或者参知政事的人,一甲出身的反而少,二甲居多。
做官和考试,差距很大。
因此朱见济这么一说,立即便有不少重臣出列,引经论典的说科举如此取士大为不妥,易使科举沦为下里巴人的境地。
朱见济冷笑一声,“治国如烹菜,当下我大明气象万千,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尤其开海之后的海贸带动了大量行业突飞猛进,然而如此庞大的进步之下,人才的稀缺已经日益严重,别的不说,杭尚书,朕且问你,工部道路交通司那边,朕让你勘测其余三纵四横的官道,人手可充足?”
杭敏肯定是支持朱见济的啊!
闻言立即出列诉苦,“回陛下的话,捉襟见肘的很,道路交通司的人本来就不多,大部分都去负责黑京路官道的各路段修建去了,目前根本腾不出人手去勘测其余七条官道的修建设计路线图。”鞨
朱见济又问林聪,“农科院那边在全国的五院,一直致力于各种新作物的研发,已经水稻等作物的提升研究,人手可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