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人才压力(2 / 2)
这不可能做到。
因为漠北实在太大了,要对漠北全线包围,至少得上百万的部队,所以这个大包围战略,只是说在漠北蒙古诸部逃窜路上的关键点上,布置了主力部队,只要蒙古诸部逃窜,这些主力部队就能撕咬上去,给兄弟部队争取时间增援,从而断绝蒙古诸部的逃亡之路。
在如此布局下,广安四年的国家形势,紧张至极。
南方,是南扩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
打下金边和大城后,中南半岛几乎就已经算是大明的囊中之物,剩下的那些满剌加之类的邦国,都是中南半岛的边角料,小问题。
话说,满剌加其实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恰好在中南半岛伸向大海海峡里的那根触手上,是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之地。
大明为了确保海贸,以及以后的大航海时代,肯定要将满剌加掌控在手,只要掌控了满剌加,就基本上掌控了马六甲。
而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
大概要等南海舰队形成战斗力后。
因为如果是陆军去打满剌加的话,后勤线实在是太长了,除非是以后让占城都司和金边都司出兵,后续再看情况了。
当下朱见济有个很发愁的问题。
送便宜老爹西征后,朱见济率领留京的官员回城,各回其衙门,朱见济只把教育司司长陈献章和吏部尚书白圭宣召到了乾清殿。
这段日子老朱不在,所有事情都需要朱见济来裁决。
朱见济原本是想在文华殿办公。
但一想到三儿子刚出生,韩彩英需要休息,而且自己的女眷也在东宫里,让满堂官员频繁到东宫,影响不好。
所以朱见济于是临时入住乾清殿。
在御书桌后坐下,朱见济翘着二郎腿,指着桌子上那厚厚的一叠章折,“这些章折都是从交趾、占城、万象那边送过来的,几乎是三天一封,两位卿家应该猜到是什么事了吧?”
白圭立即道:“陛下,吏部这边确实无能为力了。”
大明地方官员已经抽调太多去交趾了。
冗官?
不存在的!
当下的大明,永远不存在冗官的情况。
陈献章也叹道:“翰林院之前储备的人才,也都尽数派出去补地方的缺口了,目前来说,真没有成熟的官员可以派遣到中南半岛去任职。”
交趾需要几千人。
占城需要一两千人。
万象又需要几千人。
大明现在的人才紧张到了极点,甚至有的州府主官,连同知这样的副手都没有,关键是上皇一旦打下漠北,漠北那边是不是还需要一两千的官员?
大明的读书人不够多。
远远不够。
其实也是够的。
太学、北京、清华大学里,还有一批去年新进的进士,以及一部分前年的滞留进士,但这些人目前还在培养中。
不敢立即放到地方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