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宝(1 / 2)
最快更新调教大明最新章节!
张思根和任磊等人刚刚离开,周晋材又是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
“大人,中左所一战,可以注意的地方极多。所以军训司打算抽调干员,前往中左所现场听取汇报,以加快速度编成新的操典。”
辽阳的操典编成十分严谨,而且每遇可以改进的地方就立刻改进,绝不拖延。
在平时的拖延就可能造成在战场上将士们多流血,这是惟功经常拿出来教导众人的话,所以他看着周晋材,极欣慰的道:“可以,只要不影响武学院的正常教学就好。”
辽阳城中原本就在南城有一座武书院,就在定辽后卫指挥衙门的西侧,南边就是右卫仓和城隍庙,地方很轩敞,高台巍峨,院落宽阔,前后又有树林掩绕,虽不是闹市,地点却是极佳,在这里辽阳镇修筑了一座小型军营,就在武书院和城隍庙之间,驻有两个千总部,距离分守道等衙门重地很近,也可以守备肃清门这座西门。
武书院原本就是当年武学兴起时盖起来的,别的军镇不一定有,辽东这种实土都司是肯定有的,但说来也怪,当年武学最受重视时,有一些武进士和武举人也被提拔使用,但出身辽东的极少,更不要说被重用了。人皆是讲求利益的生物,既然武进士和武举辽东都比不过直隶山东,那愿意参与此事的自然就不多,时间一久,可不就荒芜下来。
辽阳镇入主辽东,惟功的第一批大事之中,便是有将武书院修复,改为武学院这么一件。
往上奏报,也很便宜,夹杂在一堆杂务之中,算是向朝廷打个招呼,辽阳镇不忍见武学荒废,改为武学院,招募愿意有志于学的军卫子弟充实其中,授给武学,将来择其才俊授职……很冠冕堂皇的说法,纵是兵部那些喜欢给地方军镇鸡蛋里挑骨头的文官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到今年一月初,万物更兴之时,头一批三百学子便已经在武学院里学习了。
要入武学院,条件极为严苛。
要有识字班初等的标准,光是这一条,就涮下不少辽东各卫的子弟下来。
辽阳镇中,倒是有不少人合格了,但要么已经是军官,要么就是勉强合格,只愿意为职业军士,充任下级武官,不愿再继续深造的。要么,年纪就太大了,已经不适合再做进一步的学习了。
学制为三年,自武学毕业的可以直接授给局百总,而且必定会升迁很快。
这是一种明确的承诺,在招收的晓谕之上赫然有惟功的总兵大印!
若非如此,自辽阳到沈阳,到三万卫,再到宽甸六堡,辽中六卫,辽南四卫,数十万军户子弟,奋勇报名,不论是参军还是当屯堡的堡民,还是当船工水手,哪里有直接读书读成军官来的更爽?
只要识字的,年纪在十五岁以下的便可报名。
其实就算不识字的,只要能通过一些智商测试,身家又很清白的少年童子,也一样有资格入学。
不过学制就由三年改为九年,童子入学,需要在武学院中呆久九年,然后才有资格外放为军官。
其实就是少年军校直升正式军校,中间还有一段时间由少年军官生到部队去实习,不仅是陆军中的步兵营和骑兵营,也会招收相当多的海军少年军官。
其实对水师营而言,少年就开始学习并实习的军官,才会是未来最优秀的舰长。只有在五六岁就有志于海上生涯的,历经所有的岗位,最终才会成就一番事业。
未来几十年内,大明想在海上与列强争雄,这种改革就必须现在开始着手进行了。
“已经确定留驻人员,并且以后会选出一批常驻武学院的教官,请大人放心。”
周晋材得到允许,也就不再耽搁,风风火火的又离去。
过不多时,又是唐瑞年过来,他也是请派人到中左所去,用意就是去接收海盗的资财,赶紧派船搬运回来。
“大人,这事是急事,绝不可耽搁。”唐瑞年最近瘦了一些,惟功每日“折磨”他,将这个胖子成功逼瘦了不少,精神也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