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诗词出处(1 / 2)
最快更新八千里云和月最新章节!
元俨说:“知道,这首词我父亲给我说过多次,我记得清清楚楚。我记得他给我说过,必须找到出处。《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元帅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元帅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元帅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元帅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元帅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元帅‘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元帅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的消息。岳元帅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元帅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元帅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元帅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在此前数年岳元帅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元帅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元帅的头发。因此,岳元帅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查岳元帅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元帅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 岳元帅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岳元帅与庐山有不解之缘。绍兴六年,岳元帅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岳元帅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元帅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元帅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 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元帅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满江红》的词韵隐藏着其诞生地点的第二个秘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东林寺时有一首诗,名为《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绝断出没。李白写诗是抒怀,岳元帅作词也是抒怀,而且《满江红》正是步了《庐山东林寺夜怀》的韵,特别是‘阙’、‘月’和‘歇’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来自李白的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江红》中有‘壮怀’与‘壮志’。按理说,同一首诗词中用两个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较少见。但李白的诗却有‘天香’与‘天乐’。两个‘壮’对两个‘天’,显然绝非巧合。而且,还能明显看出《满江红》的‘天阙’也应该是受到了李白两个‘天’的影响。 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 ‘朝天(金)阙’。此句隐藏着解读《满江红》诞生地点的第三个秘密。此句自《满江红》现世以来从未见有人作出过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不了解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东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有了这则典故和前述的铺垫,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来朝拜东林寺的‘神运宝殿’,因为神是天神,‘神运宝殿’就象征着天上的宫阙。岳元帅自比神虎,理当朝拜天阙。 还要解释一下,此句为何历来有‘天’与‘金’二说。很可能岳元帅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满江红》之际,于最后收笔时有了点犹豫。他先用了‘金’字,当然决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銮宝殿,而是朝拜金碧辉煌的神运宝殿。岳元帅在诗词中把佛像称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中的‘陪僧僚谒金仙’。毕竟是身在佛寺,理当朝拜佛祖金身。但岳元帅继而又改为‘天’字,一来以避深恶痛绝的‘胡虏’之‘金’,也就是我们金国,二来受李白的影响以映衬东林寺神运宝殿的典故,三来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于‘天’与‘金’在词中的基本含义相通,就不能排除岳元帅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于原词照录的可能。由于后来者在誊抄或刻录时只能二选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阙’与‘朝金阙’两种版本。《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志远禅师说:“裕之先生既然破解了《满江红》的秘密,他为何不到东林寺?”
元俨说:“我父亲去过,在那里呆了好几个月,他给我画了一张地图,并标上位置。回来时他让我师傅转交给我。说是以后如果有个叫杨鹏举的人来,带他到此。别的没有多说。”
志远禅师问:“你父亲和你说过和杨鹏举的关系没有?”
元俨说:“没有,他除了给我说这首《满江红》和他的《雁丘辞》外,不曾和我说别的。别的都由我师傅代劳,我师傅说我父亲把我许配给这个杨鹏举,我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