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局走势(1)(1 / 2)
最快更新国势最新章节!
第229章 大局走势
中日正式结束有关关东州附近的冲突以后,最为额手相庆的,自然非英国莫属。代表英国舆论喉舌的《泰晤士报》和在中国的《宇林西报》都发表了观察家文章,高度赞扬这种“来之不易”的和平,认为是两国政府首脑的智慧结晶,更是大英帝国为了远东秩序不遗余力奔走的最好奖赏。现在,一个盟国、一个对英国负有重大价值的国家终于可以得到消停,不要说英国在其中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单就避免了这个国家陷入混乱和内耗,便是了不起的功绩。对于中国而言,虽然都惊呼要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但依旧隐约乐观地认为,中国实力的壮大对英国是一件好事,说明东亚的力量开始恢复了制衡因素——这是唐宁街一贯喜欢玩弄离岸平衡手的家伙最喜欢的局面。
事情明摆着,中国和日本,一个亚洲最大的国家,一个亚洲最强的国家至此将陷入更为敌对的状态,双方能有求于谁呢?自然只有大不列颠。
对中日结束冲突状态恢复和平表示谨慎乐观的是美国。从美国的真实心理来考虑,是极端希望中日再继续斗争下去的,这将更有利于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扩展,而且,美国可以利用优越地超然地位,与双方进行经贸合作,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目前全部力量都陷于欧陆的英国所不能比拟的。
就在远东局势出现关键性转折的当口,欧陆形势亦发生了重大变化。
坦能堡战役以后,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联手组成的东线双头指挥已经确立了对整个东线兵力的威信和调度权力,打得俄军闻风丧胆,几乎不敢与其正面对撼,但是,奥匈帝国的部队还是一如既往地孱弱。俄国在德国人那里丢掉了近00万的兵力,却也给奥地利人造成了0万的伤亡,而德国人的伤亡还不到5万,非但如此,德国人将俄国势力完全驱逐出东普鲁士外还几乎控制了俄属波兰,但奥地利的上西里西亚差点就被俄国人完全控制。两个德意志民族的兄弟战斗力相差如此悬殊,到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决定战争命运的还在于西线,但在围攻巴黎战役失败后,德国人推进的步伐便变得止步不前,虽然从战果来说,德国不但深入控制了法国近六分之一的国土,而且还给英法俩军造成了约95万的伤亡——这几乎等于战前法、英两国常备陆军的总数,但英法如同缠人的牛皮糖一样,总是在危急关头迸发出血性,弄得德国人郁闷不已,从2月到4月,整整4个月的时间,双方在战壕里进行交战,每天都以拼消耗的速度来维持战争。
面对战争长期化和僵持化的局面,威廉二世坐不住了,因为一旦陷入长时间战争,以德国的国力和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态势是不可能长久支撑的。这无论从资源还是战略机动空间考虑,都对于德国不利。况且,在战斗力上,虽然英法俄三国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德国,但都胜出奥匈帝国——为了这个惹出麻烦的盟国,德国不仅要发挥救火队员的作用,更要有耐心和涵养听取一次又一次的失利。
面对战略上的困境,威廉二世发现了自己在选择上的无奈。
第一,消耗战是打不起的,即便德国可以在伤亡人数上造就有利于本国的比例,也架不住英法俄三国联合起来的人口优势和后备兵员优势;
第二,德国目前暂时占优的局面如果没有巩固措施是很难维持的,英法两国的主力部队已经都几乎补充了一茬,而德国还是在依靠战前准备的精锐部队顶在第一线,一旦德国也进行后备力量轮换,会迅速削减自身的优势;
第三,对战争至关重要的物资储备而言,由于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封锁着北海,德国大洋舰队几乎成为存在舰队,除了本土战前储备的物资和开战后陆续抢运的物资,德国机会不可能得到增补的来源,德国哪怕不在战场上失利,也终将被饥荒和灾难困死。——说道这里,威廉二世心里隐约还有些感谢东方的小兄弟,如不是中国在战前以抵债、偿付利息等方式向德国交付了一大批战略物资,形成强制储备,到现在局面恐怕更加窘迫。当然,他是不会知道穿越者是故意利用先知优势进行提前布局的;
第四,东线也很难打开缺口,小毛奇一再用拿破仑的例子来劝解威廉二世,让他不要再东线投入过甚,否则,广袤的俄国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吧投入进去的德军吸收干净,而是要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这话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却难,鲁登道夫不止一次地抱怨过了,俄国人便像永远都铲除不干净的野草,消灭了他0个师,过了一个月,又会有更多的、新的部队冒出来,这简直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生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