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朝野震动(2 / 2)
权利面前没有父子,母子,张氏也不能免俗,儿子还太年轻,没可能放心把整个天下交给他,然后自己隐身内宫不闻不问。她必须要制衡儿子,保证江山社稷一如既往的蒸蒸日上,不然就是朱家的千古罪人,死后怎能面对列祖列宗?
这时候,太子朱瞻基从暖阁走了出来,恭敬的站在母亲身前。
张氏拉着儿子的手,缓缓说道:“你叔叔为了你走了,那你告诉娘,你打算怎么做?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你要动几个?”
朱瞻基一愣神,赶紧说道:“母后,儿臣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内阁几位大臣皆是人尽皆知的贤人,几位国公也是忠良,孩儿岂能做出自毁臂膀的蠢事?”
“真的?”张氏盯着儿子的脸。
“真的。”朱瞻基正色说道,他确实没有这个念头。
“那就好。”张氏放下心来,就怕儿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登基就要玩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把戏,并非做母亲的不了解儿子,而是历史上太多这样的例子,做太子时一个人,做了皇帝后就立马变了另一个人。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张氏能看出儿子除了伤感外,也有几分压抑不住的喜色,能够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登基为帝,成为大明帝国的继承人,实现胸中报复,君临天下,老天实在是太厚爱他了。
张氏幽幽一叹,自己则不幸的成了寡妇,所幸升级为皇太后,至于那些嫔妃,罢了,就让她们活着吧。
萧家村,张辅一口喝干了茶水,说道:“昨晚陛下醒了过来,正好我在,问了下时局,我不敢隐瞒,说了你的事。”
对面的徐灏点点头,说道:“我和圣上几次说过身后事,他不会感到意外。”
“嗯。”张辅叹道:“确实不感意外,陛下稍微想了想,马上命权谨拟旨,又命我来看望于你,说你受委屈了。”
徐灏没说话,又是点了点头,张辅忍不住问道:“你应该知道这些事,现在京城可又一次翻天覆地了。”
徐灏想象着现在朝廷上的措手不及,显然朱高炽对自己的一干心腹老臣下手了,就像当年朱元璋把一群官员关进监狱,历史上朱棣把解缙夏元吉等人下狱一样,当然其中解缙意外身死,而其他人则事后被新皇赦免,官复原职。
满清时代也是如此,记得康熙皇帝临终前把能干的官员纷纷贬斥,一来避免这些人陷于党争,对将来的朝局不利,一旦拥立错了人,新皇登基难免大开杀戒。而跟对了人,又容易持功骄主,难以驾驭,所以越是舍不得的人越是要关进大牢,等新皇登基后,一纸赦书,能不感恩戴德?转而成为新皇帝的得用臣子。
故此徐灏也主动选择以退为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不像姐夫沉默寡言,安分守己,当年朱棣可是死于火枪,朱瞻基若不深深忌惮,那才是见了鬼呢!再说朱瞻基不是任人摆布的庸人,讨好拍马屁那一套根本不管用。
如今没有人能威胁到朱瞻基了,朱高煦远在海外,朱高燧已经死了,朱允炆的儿子都被贬为了庶民,圈禁在高墙里,几个皇子没有人支持,根本无法撼动太子的正统。
所以他也懒得去关心了,现在得养足精力,一等朱高炽咽了气,国丧期间能把人活活折腾掉半条命。
张辅告辞而去,这些日子他的精神一直紧绷着,严厉控制紫禁城的防卫以及京畿各大军营的调动,还得监视整个天下的军镇动向。
大旱以及各种天灾人祸,从去年到今年陆续发生了几次流民造反,还好没有发生唐赛儿那种规模的大起义。
谁也不晓得,徐灏一直关注山东,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兴修水利设施,留意粮仓,积极支持疏淤运河等事。去年大旱,迅速调拨粮食赈济百姓,又说服朱高炽大规模的减免赋税,一举使得历史上的唐赛儿起义没有发生。
也是没有修建北平,历次北伐,南粮北调,开挖运河的缘故,山东百姓得以有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反之朱棣最痛恨的莫过于山东人了,靖难期间不但坑死了他无数部下,也险些令争夺皇位的大业惨败。
历史上,先后征调山东民夫数十万,其余农民的徭役负担沉重,给了以白莲教为名的唐赛儿可乘之机。史称她父亲被抓走服劳役,水旱天灾,老百姓靠吃树皮草根维持生命,丈夫林三带头冲进官府要粮食吃,结果被当做暴民杀了,不久父亲悲愤而亡,母亲重病身亡,忍无可忍的唐赛儿这才决定率众起义。(未完待续……)r1292